正文

18.万变不离其宗

末日经济 作者:(美)威廉·波纳


故事情节基本相似(或者说“越变化越相似”)-新时代的直达快车与冷冰冰的市场现实短兵相接。细节是一样的-投资者一头栽进了金融资产中,抛弃了理性和尊严,结果出尽了洋相。最初几步是一样的,都是投资市场的不断上涨,以及顶峰过后开始狂跌。

但是现在,落幕前的最后一幕-第三幕开始了……美国观众满心期待着转折的出现。和已经被吓得发懵的日本人不同,美国投资商和消费者相信,他们的英雄格林斯潘的快速反应能够拯救他们。格林斯潘挥舞着他那降息的宝剑,在短短10个月内砍掉了450个基点-日本银行做到这一点足足花了4年多。乐观的经济学家认为,格林斯潘的速度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经济学家对日本经济何时能翻身毫无头绪,因为他们不知道日本经济一开始到底为什么会下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坚信,低利率能够挽救美国经济。1992年4月,日经指数跌至17 000点的低位(一年半前,它还在39 000点的高位上),此时,主流舆论仍认为日本经济会增长,股价还会上扬。但是10年后,日经指数徘徊在10 000点左右,而日本经济也处于10年内的第四次衰退中。日本的短期利率在长达5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令人印象深刻地接近于零”的状态。

美国的官员们迅速作出反应,而日本官员只会发抖。美联储在2001年的前10个月内,将关键利率降低了4。5%,而日本银行做到这一点花了整整4年半的时间;美国国会紧急起草了一个计划,那就是花费1 000亿美元来刺激经济,而日本议会做同样的事情花的时间更长。美国官员的快速反应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吗?通过更快地提供更多、更便宜的信贷,真的能更快校正由信贷引起的产能过剩问题吗?

投资者徒劳地等待着日本经济的好转。在“改革和重建”的故事中,日本企业为了让股东看见投资的价值,采用了美式项目,比如合并、收购、降息,在1990~2000年间,多次试图将投资者引向日本股市。华尔街的公司热爱这些重建项目。20世纪80年代,它们在帮助美国企业学习采用日本管理模式时大赚了一笔;如今它们希望在帮助日本企业学习美国模式的过程中再捞上一大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