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集体幻觉

末日经济 作者:(美)威廉·波纳


当泡沫期快结束时,美国的商业比日本商业相对要好一点,而美国消费者的状况却比日本更差。消费者无法支付账单时会发生什么?日式资本主义能把企业变成“僵尸企业”,美式资本主义会对消费者视而不见吗?我们现在还不清楚答案是什么,但是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知道了。

日本的财富幻觉是由房价的大规模上涨引起的。在美国,房价的上涨较为缓和,除了像曼哈顿、硅谷这样一些地方的房价上涨得较为异常之外。但是,在美国,同样的幻觉也产生了。不过不是表现在房价上,而是体现在股市行情表上。美国比日本的股民要多得多。事实上,当20世纪快结束时,美国家庭中股票占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的30%。而在日本,即使在1990年最高峰时也不过是16。5%。

这两条平行线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人都能看到。

然而,经济景气时-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对这些相似之处视而不见。当美国经济受益于-至少表面上受益于每一条利好消息、每一个偶然的有利条件、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和平时期的公共事业经费时,日本的经济却如一个退休的收税员,迟钝、无依无靠。短短几年之内,日本就从世界偶像的神坛上跌下来,沦为人人唾弃的对象。1989年,美国商人个个拉直了头发并染成黑色,以讨好和模仿他们的日本榜样。几年后,轮到他们给日本人出主意,而当日本人拒绝时,他们表现得非常愤慨。

最重要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的衰败迹象都非常明显,但日本和美国都选择了完全忽视:这么多人对股市和经济的热情如此高涨,这样的情形以前从未发生过。社会力量对于理解市场运转的作用从未如此之大。当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处于泡沫的顶峰时,大家都认为,他们各自的经济体中有一些独特的东西,因而常规规则和局限性不再适用。

因而,人们从容不迫地以高得离谱的价格购买股票,他们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合乎情理的-因为他们相信股价还将走高。同样,他们认为没有理由缩减贷款或减少开支,因为经济只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日本在繁荣期和泡沫期,资本支出几乎翻了一番,银行发放给大企业的贷款数额也相当巨大。而美国在1992~2000年间,人均固定投资额增加了73%。“在这两个国家,”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弗里·弗兰克尔(Jeffrey Frankel)评价说,“人们都认为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大家都以为自己发现了长生不老的秘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