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选择的代价

一切皆有价 作者:(美)爱德华多·波特


著名经济学家?王福重越是司空见惯的,就越是难以真正理解。比如,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永远说不清。价格,也有类似的情形。你可能同意“凡物皆有价格”这个说法。不过,如果认为价格仅仅是购买商品的代价,那么你对价格的理解虽无错,但是太过狭窄。

价格的本质,在经济学家看来,是我们选择的代价,这叫“机会成本”,也就是你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最大价值。人的一生,充满各种挑战,需要作出选择。选择的依据,正是价格!

这样,生命,健康,安全,女人,劳动力,盗版,免费,文化,宗教,信仰,这些你一生要遇到的种种,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标志和选择他们的依据-价格。这就是本书作者所要表达的。

据此,中国有着多年的计划经济传统,在计划经济下,也不是没有价格,只是人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价格的作用被抑制或者扭曲了。

谁都承认,30多年的市场经济的改革,是中国人民福祉提高,国家国力增强的唯一原因。但是,多年计划经济的积习,以及改革尚未真正完成,我们还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某些机构和机制。而且不让价格发挥作用的计划经济,往往还能在某些特殊时期,创造令人瞠目的经济奇迹,如中国的“一五”时期,前苏联的60年代。因此,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对于计划经济,存有某种迷恋。

如果只是幻想,也就罢了。问题是,正如本书的结尾所指出的那样,价格有失灵的时候。当价格机制不那么奏效的时候,限制价格作用的做法,就似乎自然而然地出笼。

限制生产、限制购买、限制使用、限制价格的做法,在最近两年,在某些大城市,流行起来,而且“有关部门”很容易就说服公众。这些所谓的“宏观调控”,却正是原来计划经济的借尸还魂。终究,我们是要付出代价的。

世界本身是不那么美好的,价格自然也不是万能的。但是,人类的最近几百年的正反经验和教训昭示着,没有比价格机制和市场经济更好的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且,弗里德曼等一代代的经济学大师们,在理论上也证明和竭力维护了这一点。本书是这种理论证明的最新成果。

这本书,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价格的美妙和神奇,从而坚定对市场经济和继续改革的信心。只有让价格作主角的市场经济的改革,才是中国经济的正途。

当然,妙趣横生,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重要理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