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律 用人之长(8)

管理十律:商学院不教的管理法则 作者:刘澜


套用一句流行语:育人不是万能的,不育人是万万不能的。

■ 从个人到团队

企业和其他类型的组织中,员工往往是一个甚至多个团队的成员。对于管理者来说,不仅是在管理一个个员工,更是在管理团队和团队成员。管理一个团队和团队成员,跟管理单独的个人有着质的区别。

跟用人之长一样,管理团队,也要用团队之长。前面讲了用人之长的三个要点:见人之长、识人之异、育人之才。用团队之长也需要见团队之长、识团队之异、育团队之才。要做到这几点,首先要知道团队有哪些要素和团队有几大类型。

■ 团队的五个要素

一般说来,团队有五个要素:少数的成员,互补的技能,共认的方式,共享的责任,共同的目标。

少数的成员:一个团队,人数不能太多。乔恩·卡岑巴赫以前是麦肯锡公司的知名咨询顾问,他跟人合写的文章《团队的修炼》是关于“团队管理”的经典。该文指出:团队一般在2~25人之间,而绝大多数团队不超过10人。为什么一个团队人不能太多?因为人太多了,关系就太多太复杂,不太好管理。

互补的技能:之所以需要组成一个团队来工作,一般是因为团队成员有互补的技能,可以完成单独的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团队的“人多力量大”,不仅仅是1+1=2,而是每个1都不一样。再多的服务员加在一起,都不能开一个饭馆。要开饭馆,一定要有服务员、厨师、采购员、洗碗工等拥有各种互补的技能的员工。

共认的方式:为了完成团队任务,团队一定要找到完成任务的方式。这些方式,必须取得团队成员的认可。而被团队成员认可的方式,不见得就是写在规章、制度和流程里的那些方式。团队领导怎么产生,团队领导者如何领导,也是需要被大家认可的方式。

共享的责任:真正的团队,一定是在团队的层面上共担责任,而且共享权力和成果。如果都是团队成员干活,团队领导邀功,这不是真正的团队。反过来,如果出了问题,只是团队领导或者团队中的个别人承担责任,这也不是真正的团队。

共同的目标:真正的团队,一定有团队成员认可的共同目标。团队活动都是围绕这个共同目标而展开。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是这个共同目标的分解。每个团队成员当然都会有“私心杂念”,不可能被团队目标完全包含,但是这些“私心杂念”必须服从、附属于团队目标,至少不能跟其

冲突。

如果做不到以上五点,那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是团队。让工作群体成为团队而不是乌合之众,就是团队管理者的责任。

■ 团队有三种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观察到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宝洁公司在团队建设上的失败。德鲁克说:“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几乎都相信团队的类型只有一种,这种信念就是导致这些企业几乎失败的原因之一,可能也是主要原因。”

德鲁克指出团队有三种:“每一种团队在结构上,团队对团队成员的行为要求上,团队的长处、短处、局限性和要求上都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每一种团队在可以做的事情和具备的用途上都各不相同。”也就是说,要见团队之长,识团队之异。

第一种团队是“棒球队型”的团队。在这种团队中,尽管最终的成果是团队成果,但是团队成果被分解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个人成果,各自有专人负责,各管一摊。就像棒球队一样,每个队员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在比赛中,每个队员都只负责自己的位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