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自然灾害与全球变暖(3)

反常识经济学 作者:(美)加里·S·贝克尔


美国公民很快就意识到“9·11”恐怖袭击事件仅仅是对其生命和财产所进行的一系列毁灭性袭击的开始。众多新闻评论员都认为这将会导致一次经济大萧条。尽管一些行业和纽约因此低迷了许多年,但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水平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尽管1995年神户大地震夺去了6 000多日本人的性命,毁坏了十几万座房屋,但此后神户的经济发展也迅速恢复了。1918~1919年,全球流行性感冒也造成约3 000万人死亡,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不大。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很低,但当它们发生时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印度洋海啸就是一个可怕的例子:其死亡人数多于“9·11”恐怖袭击事件或神户大地震中死亡的人数,糟糕的是,其死亡人数与国内人口总数的相关性并没有此前的那些灾难中的相关性高。比如,1755年里斯本地震夺去了6万人的性命,据说过去发生的地震中的死亡人数数以万计,还有我前文提到的1918~1919年流行感冒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高达几十万。

以往的历史与事实都证明了一点,遭遇海啸的国家经济复苏十分迅速,尽管度假胜地和沿海地区受到重创,所需要恢复的时间更长。这样迅速的经济复苏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海啸袭击之后亚洲股市并没有受多大影响:在12月底,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股价事实上只上涨了一点点,泰国股价则下跌了一点,斯里兰卡的股价下跌了几个百分点。

我完全同意波斯纳的观点,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建立更好的预警机制,以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海啸、行星撞击地球及其他灾难,但是无论投资多少、制订多少方案,自然灾害仍会持续发生,有时甚至无法预料。

抵御自然灾难和其他灾难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为那些在灾难中痛失亲人或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的人们提供保险赔偿;另一种方式是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以降低灾难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如果一个司机开车更加专注,那么就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或者某些国家统一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这样将会降低全球气候急剧变暖的可能性。

我们对各种自然灾难了解得越多,自我保护措施就显得越有必要。但是对于许多不经常发生的灾难来说,即使波斯纳已经做了大量关于生命价值的讨论与研究,他也不会支付为了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而花费的巨大费用。在上述种种方案中最好的做法就是为那些受到巨大伤害的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保险机制。因此,我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从保险角度采取防范措施以抵御灾难与风险。

在发达国家,灾难之后的幸存者们通常都会获得用于支付其治疗与康复费用的医疗保险,会有保险来补偿其遭受的财产损失,但那些遇难者们常常将人身保险留给家人,他们的孩子也因此有机会获得正规的教育。相反,当灾难袭击时,亚洲大多数贫困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只能求助他们的家人和邻居。不幸的是,当发生海啸和大地震这样的灾难时,一个家庭的多数成员和他们的邻居都遭遇了袭击,那么这种邻居间的互助就显得力不从心。

从长远发展看,对于贫困国家而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一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提高,个人的收入水平和国家人均收入水平也都会提高,知识将十分有效地帮助人们应对灾难——对于这一点,密尔在强调知识对于加速灾后经济复苏的重要性时就意识到了。然而,除此之外,我的同事(在芝加哥凯西马利根大学)和我都指出,受过教育的人在作决定的时候目光更长远。这就意味着当他们确定居住地和房屋建造地后,为了防范风险他们会远离灾源地,同时运用多种其他方式来保护自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