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科技的轨迹(29)

科技想要什么 作者:(美)凯文·凯利


自由

与其他事物一样,我们的自由意志不是独一无二的。潜意识的自由意志下的选择存在于动物的原始行为模式中。每种动物都有基本需求,它们会作出选择来满足这些需求。可是自由意志甚至先于生命出现。一些理论物理学家—包括弗里曼·戴森(FreemanDyson)—认为自由意志在原子似的粒子中出现,因此自由选择诞生于大爆炸的高温中,自那以后持续扩展。

戴森提到一个例子:亚原子粒子衰变或改变自旋方向的那一刻应当被视为自由意志控制的行为。这有可能吗?嗯,那种宇宙粒子的其他微观运动绝对是由之前的位置或状态预设的。如果知道粒子在什么位置以及它的能量和运动方向,就可以精确无误地预测下一次运动中它将出现在哪里。这种完全遵循前态预设路径的规律是“物理法则”的基础。然而粒子自发分解为亚微粒子、放射能量是不可预测的,也不是物理法则预先决定的。我们往往把这种衰变为宇宙射线的现象称为“随机”事件。数学家约翰·康威认为,随机数学和决定论逻辑都不能合理解释宇宙粒子的突发衰变或改变自旋方向,他还出示了相关证据。唯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数学或逻辑选择只有自由意志。粒子的选择方式与自由意志产生的最细微的量子位何其相似。

理论生物学家斯图尔特·考夫曼认为,这个“自由意志”是宇宙神秘的量子本质的产物,具有这种本质的量子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或者同时表现波粒二象性。考夫曼指出,当物理学家向两道并排的极小狭缝发射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光子时(这是一项著名实验),光子或者以波的形式或者以粒子的形式通过狭缝,但不能同时以这两种形式通过。光子必须“选择”它要展现的形式。但是这个被多次操作的实验反映出不可思议、颇具说服力的现象,即波粒二象性只是在光子穿过狭缝并在另一端测量到之后才选择表现形式(要么光波要么粒子)。根据考夫曼的解释,原子从未定状态(被称为量子脱散)转变至既定状态(量子相干)是一种选择,并且是人类大脑的自由意志的来源,因为这样的量子效应出现在所有物质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