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科技的轨迹(54)

科技想要什么 作者:(美)凯文·凯利


科学方法与科学本身类似,是逐步积累起来的组织。新的科学仪器和工具产生了组织信息的新方法。最新的方法建立在早期技巧的基础上。技术元素不断增加事实之间的联系和理念之间的复杂关系。正如前面的短期时间表显示的那样,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科学方法中有很多关键性创新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例如,经典的双盲实验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在这样的实验中,实验对象和实验者都不清楚将遇到什么情况。对照实验的实际应用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方法,今天的科学会是什么样。

这些发明时间较晚的现象使人们对下一年会有哪些“必要”的科学方法问世产生了兴趣。科学的本质仍然在不断变动,技术元素将很快发现新的学习方法。考虑到知识加速积累、信息爆炸和科技进步速度,科学过程的本质未来50年的变化将大于过去400年的变化。(一些可能出现的新生事物:掺杂的负面后果、计算机论证、三盲实验、维基期刊。)

在科学自我改进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的是科技。新工具可以产生新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组织信息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组织知识。借助科技创新手段,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断进化。科学的任务是发现新事物,科学的进化是以新的方式组织发现的成果,甚至我们的研究工具本身如何组织也是一种知识。现在,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掌握了新的学习工具。技术元素轨迹的推动作用是更加深入地组织我们制造的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和工具,扩展人类创造的世界的结构。

可进化性

自然界的进化为自适应系统—这里指的是生命—寻找新的生存方式提供了途径。生命进化出大小不同的细胞、圆形和长条形躯干、慢速和快速新陈代谢、无足和有翼外形。大多数形态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生命系统选定了非常稳定的形态—例如球状细胞或DNA染色体,这些形态成为尝试更多创新的稳定平台。进化寻找可以维持寻找游戏的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进化想要进化。

进化之进化?听起来像故弄玄虚。乍看之下,这个观点似乎又尖锐又鲁钝(自相矛盾),或者是同义反复(不必要的重复)。可是如果仔细审视,“进化之进化”的同义反复程度不比像“网络的网络”这样的用语更甚,而后者即是互联网的含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