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照顾者(1)

影响你生命的12原型 作者:(美)卡罗尔·S.皮尔逊


 

理想中的照顾者是十全十美的父母,赡养抚育、充满慈爱、无私忘我地照顾孩子,愿意为孩子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婴儿时期,照顾者会关注襁褓中的幼儿的每一个需要,孩子渐渐长大后,他会督促孩子学习了解世事,逐渐地让孩子茁壮长大、自我独立。

类似过程发生在如下关系中,老师与学生、心理治疗师与病人、护士与病患、老板和员工、保护者与被保护者间。照顾者由担负教导或治疗角色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等到被照顾者情况转好,逐渐强壮后,关系就会改变,直到被照顾者能够自己独立为止。

已经有健全战士特质的照顾者,能对所照顾的对象设定合理的界限,界限内的范围可让被照顾者合理生长。不过,照顾者原型内,限定界限的特质必须少于养育照顾者的特质,才利于创造帮助被照顾者成长的环境。

照顾者原型借着协助被照顾者产生归属、被重视的感觉和借着鼓励被照顾者与照顾者之间的互相关照,而创造了一个团体。它更创造了一

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使人有自在的感觉。

生命树

照顾者原型的象征是生命树,它代表不断的供给与支持。生命树的古老意义是代表繁多,它以无数的资源滋养我们,有如大地源源不尽地供给人类的所需。在古代,另一个类似的象征是膜拜崇奉有着硕大丰实乳房的女神,以女神的丰硕乳房来象征照顾者原型的丰富照顾,使我们不用担心它的照顾会枯竭不够。

在犹太教的神秘哲学中,生命树象征着精神的食粮,这个食粮指的是“智慧”而不是“面包”。这个象征意义也与伊甸园中的生命树相仿,伊甸园中的生命树后来变成象征能知善恶的智慧之树。当人类自乐园堕入人间的失落中,亚当、夏娃选择“求知”而扬弃“无知”时,他们就决定打开自己的内在,以接受生命的全貌,包括接受生命中的欢乐和痛苦。生命树也是菩提树,因为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后来,生命树又变成了十字架,代表照顾者的受难牺牲特质。耶稣也因被钉在十字架上为众人牺牲,以使世人灵魂得救的事迹,而成为生命(树)的象征。

照顾者原型的神话故事,象征由照顾给予的特质到牺牲奉献的转变。首先,我们认识到自己被爱、被照顾,然后我们学习分担活在世上的责任,去照顾和给予,不光是由他人处得到照顾,而是自己也变成照顾者。

丰硕乳房的女神形象和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都是如何成为照顾者的典范。女神形象代表丰满富饶,它没有感动人的牺牲故事,它象征着大方、快乐的给予。耶稣被钉的形象代表着痛苦和牺牲,虽然痛苦却也同样为给予者带来新的生命和改变,以及珍贵

的恩赐。

照顾者是自我发展中最高尚的原型特质,它帮助人从自我层次提升到灵魂层次。在最高层次,照顾者会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但他的同情怜悯特质大于自我利益特质。他们关照别人,不是因为自觉没有价值,而是因为照顾别人是自我价值的最高表现。对他而言,照顾人的特质甚至强于自我利益的本能。

照顾者原型特质是无私无我的,这种层次的照顾者特质,仍存在于高度发展的人类心灵和文化中。它能帮助所有的人得到完全的自由和生活不虞匮乏。例如,耶稣、甘地、马丁·路德·金、佛罗伦丝·南丁格尔、特蕾莎修女和许多将自己生命完全给予别人的人。无论他们是自愿、或是牺牲,是殉道者、或是神职人员,都是照顾者原型的代表。许多父母也是这种典范的象征。

照顾者形象与母亲较有关联,但真正有血有肉的父亲也是高度发展奉献精神的照顾者。

照顾者原型同时有父亲和母亲的特质,既威严有力、同时也慈爱照顾。当人在关心或帮助另一人时,照顾者精神就出现了。没有发展内在照顾者的男性,在他们的生命中,会不断寻找像母亲般的女人,于是他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妈妈的小男孩”。他们对这种内心的倾向倚靠,会以厌恶女人的方式来平衡;就好像不能有内在战士力量的女人会以憎恶的态度对待保护她们的男人。

照顾者的阴影面

只有照顾者原型完全发展的人,才能给予他人理想中的照顾——体贴、单纯、细致又无条件的爱。在真实生活中,我们常在尚未完全长大前,就被赋予照顾者的角色;许多年轻父母,在尚未完全了解自己,以及并未与他们的父母或同伴分离前,就被赋予了抚养照顾的角色。这些人一切的自我意识都来自父母、朋友的价值或社会的流行时尚,根本无法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形下好好照顾他人。

年轻的母亲常有这种情形,在她发展真正的自我之前,就开始要照顾孩子。基本上,她的内在是天真者及受压抑的孤儿和未发展的战士。如果她内在的天真者比照顾者多,下意识中,她会期待孩子来照顾她。于是,会形成连锁反应,使得她的孩子也很难找到自我,因为孩子的意识已与母亲的期待合二为一,孩子只想到如何取悦和照顾母亲。这位年轻母亲也可能因缺乏必须的照顾技巧而备觉挫折,而会在情感上或肉体上虐待孩子。

然而,如果她的照顾者特质太强,她可能完全迎合他人的需求而没有自己,当别人开口要求她时,她也没有拒绝的能力。她也可能会有强烈的冲动想要去帮助她认为需要帮助的人,不管别人有没有请求协助。事实上,许多男人和女人都以照顾别人来掩饰内在被遗弃的感觉,但其实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照顾自己而已。

尚未找到自我的年轻父亲,会觉得自己只是位机械式的供应者,只是位傀儡般的照顾者。这代表他的战士角色正代替照顾者的角色,且觉得深受羁绊。也许他也试着要去照顾孩子,却不知该如何做,尤其是若他来自一个只有母亲扮演照顾者角色的家庭,则更是如此。他也许想给予更多的照顾,却因自觉太笨拙太无能而放弃。他也想成为一位真正的男人,却又觉得因要供养家庭而陷入无聊厌烦的工作。有些男人就以不同方式平抚挫折,像是不照顾家庭、父性权威、不亲近家人、甚至虐待孩子。

有工作同时又身为父母的男女,可能在家庭生活中会发展出照顾者特质,在工作上会发展出战士特质,因此有给予照顾的能力,同时又能立场坚定。这种结合(照顾者+战士)之下,最好的结果是,能形成自我的统整,也就是既有力量又具同情心。最糟的结果是,有些人只为照顾而照顾,为竞争而竞争,而未顾及自我及精神上的成长。

健全的照顾者原型,很少在以下的人身上找到——受伤过深的天真者或孤儿——他们无法表达更成熟的自我原型;过度沉溺使用战士或照顾者原型的人,也是一样。

除了过早进入照顾者角色的问题外,照顾者还有一个阴影的问题,那就是“窒息者”——它想维持原始母亲和孩子共生的绝对状态。事实上,“照顾”很可能就是照顾者原型吞噬掉自我、努力想要保存并维持它自己的一种方法。

当照顾者能力被激发时,这种令人窒息的情形可能就会出现。在亲密的两人关系中,当自我界限开始消失时,常伴随着恐慌害怕,这种害怕被另一半吞噬的恐惧感,可能极其强烈,而如果“照顾”的行为是出于一种要避免寂寞和强烈想与人相连的心态,就可能会伤害别人。这就好像内在的饥饿小孩大口大口地吞噬别人,以填补内在的空虚。讽刺的是,这种负面的照顾者,不但吞噬他人,同时也被自己的照顾者角色所吞噬。

男人和女人都会不自觉地利用别人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像是为孩子、丈夫而牺牲自己生活的母亲,常通过他们的生命而生活;也就是说,她的丈夫或孩子常被迫或被操纵去做照顾者要他们做的事,去过她要求他们过的生活。照顾者类型的父亲,也会通过孩子来完成自我实现的倾向,父亲会要求孩子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或者盲目地接受父亲的价值标准。

会将自己的需求带入关系中的男人和女人,也会期待所爱的人能填满他们情感上的空虚。这样的女人通常表示要和伴侣分享一切,她借此重温早期与母亲共相依存的经验。她通常也要求男人扮演父亲的角色,也许是经济上的支持及保护她们,免于危险困难。若他不依照她的方式照顾她,她整个人就会伤心崩溃,以赢得他的安抚和照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