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万相归春与行业自豪感

人间喜剧 作者:徐德亮


●说到这里,忽然发现“春”有点等于“忽悠”。但是“忽悠”是保量不保质, “春”必须保质保量;“忽悠”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春”必须有技巧和搞笑的手段。可以说“忽悠”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春”是理论本身,是形而上的。

●一切叫卖着的文化和艺术,一切包装出来的时髦和理念,都只能算是万相归春,算不得真正的学术、艺术、真理,更与独立品格无关。

说相声的在过去是下九流。以前和师父学相声,师父会想方设法地先把行业自豪感灌输给你。 比如,同一个市场上,一个卖菜的生意做得好,其他人生意都不如他,师父就会说:看,那个卖菜的为什么挣钱?人家是内行,“纲口”好。这都得跟咱们说相声的学。咱们是专门研究这个的。

徒弟要是没明白,再问一句:人家卖菜的学咱们这个干什么?师父就会很自豪地说:万相归春!万相归春!咱们相声就是“明春”。单口叫“单春”,对口就“双春”。

“万相归春”是江湖中固有的一种说法,在很多人看来,这句话简直是把很多事情办好的前提,是真理,是准则,其经典程度堪比《老子》、《论语》中的某些语句。

可以对这四个字做点递进关系的解释。

“相”是一句行话,“相份”指得是江湖中一切行业的内行人,也可以泛指江湖中的一切行业。但是对一般人来说,其实是可以看作“世间万象”的“象”的本意——江湖中的一切行业不也就是世间万象吗?这个行话本来也就是这么来的。

“春”的解释比较复杂,它也是一句行话。“春”指得是“话”,指江湖中人说的话,有时还特指关键性的话。“春”的意义还可以有引申,因为光说话是没用的,话语要达到它的目的,必须让受众要能接受;而且在下层社会,一切深刻的大道理都是没用的,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让你说的话“有趣”,有“包袱”。所以,有的时候,“春”也等于“通过说话让人笑”,或者就直接等于“包袱”。

万相归春,从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就是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说话,语言在一切行为中有着最关键的作用。我们常说的“光说不练嘴把势,光练不说傻把势”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无论你的武术好不好,都要能先通过语言把人招拢来,再用语言把人稳定住,让别人对你有了认同感;之后,你才可以真的练两下。这个时候,无论你练得好不好,别人都会认为你练得好——假如有人对你的功夫做出不屑或质疑的样子,一定也是要用语言把他“扇唬”住,注意,一定是用语言,而不是真把他叫上来和你对打一番。那样的话,你要功夫万一不如他就完蛋了。而江湖中人是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不能完蛋的。

干什么都是如此,卖楼的小姐要是不夸得天花乱坠,你能买她的楼房?减肥广告要不说得神乎其神,你能买他的药?开公司找投资,要是不能说得死人翻身,能融到别人的钱?楼本身的质量好不好在其次,药本身的效果在其次,公司理念和赢利模式是不是好更在其次;能把别人侃晕了,这才是成功的根本。

说到这里,忽然发现“春”有点等于“忽悠”。但是“忽悠”是保量不保质, “春”必须保质保量;“忽悠”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春”必须有技巧和搞笑的手段。可以说“忽悠”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春”是理论本身,是形而上的。

江湖人是没有原则的,生存得更好才是他们的唯一目的。所以,万相归春只是生存技巧,无关道德——现在同样如是,一切叫卖着的文化和艺术,一切包装出来的时髦和理念,都只能算是万相归春,算不得真正的学术、艺术、真理,更与独立品格无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