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声的唱就是太平歌词?

人间喜剧 作者:徐德亮


●后来我在图书馆翻到了一本很久之前出版的讲相声的小册子,里面说:相声的“唱”是指太平歌词和开场小唱等,凡用本嗓唱的都是唱,其他都是学。

●现在我的结论是:这个问题搁置,不用再抠字眼儿。学得像,唱得响,比什么都强。当然,出于推广太平歌词这种已经近于失传的曲艺形式的目的,强调“相声的唱就是太平歌词”也是可以的。

我从小跟老先生们学相声,就被灌输这么一种思想:“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唱’是什么,是唱太平歌词,这是相声本门的唱。其他如学段评戏、学段京戏、学段歌曲,那都归为‘学’字。”

人在小的时候接受的思想当然是比较不容易改变,以至于我那会儿经常和别人争辩:“他们那些唱不是‘唱’,是‘学’。”

师兄弟们倒是没有异议的,毕竟我是从“老先生”那里得来的知识,在曲艺界这么一个尊重传统并且习惯厚古薄今的行业里,“老先生”的话通常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但是有一次我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说起这个,当时的那些初中同学就感到很不屑:“那相声里那些唱歌儿的就不是唱?不是用嘴唱出来的?是念出来的?这不是抬扛、抠字眼儿吗?”

虽然我还一再坚持“那些唱不是‘唱’,是‘学’”,但说到最后自己都有点底气不足。人家说的有道理啊,不能因为他们没学过相声就说他们不懂——也恰恰正是因为他们没学过相声,他们的见解才更接近事实。

后来我在图书馆翻到了一本很久之前出版的讲相声的小册子,里面说:相声的“唱”是指太平歌词和开场小唱等,凡用本嗓唱的都是唱,其他都是学。

我觉得豁然开朗。

过去光强调太平歌词是相声本门的唱,相声的“唱”是唱太平歌词,可是这是为什么呢?似乎只是约定俗成的说法。现在加入了开场小唱等,这就使理论完善了——或许本来这个理论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唱京剧、唱评剧、唱歌,都要以学人家的嗓音为重,要把自己的嗓子装饰起来唱,重在“学”,学得不像唱得再好听也没用。说“相声的唱就是太平歌词”,犯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错误,过于僵化。因为不但是用自己本嗓唱的太平歌词、时调小曲、开场小唱是“唱”,就是唱京剧、唱歌,如果其意义不在于学某一位艺术家、某一个流派,只是为了推动情节或者找包袱而唱,也是属于“唱”而不是“学”。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为我的这个理论感到满意。

但后来看侯宝林的自传,又看到这么一段话:“相声本身就有唱,这是每个相声演员都应该学会的。白沙撒字就有一种是边写边唱,艺人手里敲打着两块小竹板,唱着太平歌词……但是相声‘说’、‘学’、‘逗’、‘唱’里的‘唱’,不是指上面讲的‘门流儿’和太平歌词这种唱,这是每个演员必须会的,即使嗓子差,也可以凑合着唱。这个‘唱’,是指相声本门以外的唱,那就是模仿别人唱腔的表演,演员一会儿学段河北梆子,一会儿学段评戏,一会儿学段越剧,一会儿又唱支歌,这是大家爱听的。确切一点说,这应该叫‘学唱’。”

很明确,“学唱”也是唱,也许这是侯先生自己的理论。当然,这也和历史情况有关。侯先生以唱出名,以至前辈张寿辰曾暗指他说:“我是说相声的,您让我唱一段相声,我还真不会。”但侯的这个理论绝对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似乎听起来更有道理。

所以,现在我的结论是:这个问题搁置,不用再抠字眼儿。学得像,唱得响,比什么都强。当然,出于推广太平歌词这种已经近于失传的曲艺形式的目的,强调“相声的唱就是太平歌词”也是可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