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昨天:众包从何而来(13)

众包:群体力量驱动商业未来 作者:(美)杰夫·豪


那个月底,汤姆森已经写出了Unix的大致轮廓,这个系统必定会成为最成功和最持久的操作系统。但让汤姆森被载入史册的并非Unix的流行,真正伟大的是他的决定。他把Unix拆成一个个小的、独立的程序,做一件事算一件事。这样的原则最终让数百位程序员以一种分散的模式参与进来。今天人们几乎是用同样的方式—上千人共同工作—完成了一本参考书:维基百科。

将劳动分解成小零件,或者单元,这是众包的特征之一。在这个例子里,开放源代码软件程序采用的正是各个击破的方法,而众包起到了辅助作用。

那时,没有很多人对此感兴趣。计算机科学已经在学术界或准学术研究机构之外,比如在贝尔实验室或者麻省理工学院那样的机构之外发展了。分享计算机代码与信息自由交换的基本学术传统相一致。但这也是一个简单的权宜之计:它是唯一能让事情顺利进行的办法。1953年问世的IBM 705是第一批商用计算机之一,造价160万美元(按2008年的汇率,大约是1 200万美元)。它不但昂贵,还要占用很大的空间,为了告诉计算机如何工作,必须编写全部代码,这是件相当耗时的事情。为了最大化地利用现有资源,一些能担此重任的人不得不合作。

在发展的这几年中,出现了程序员文化,其特征是,在热衷某件事的专家中间带有玩闹性质的、非常好的竞争性互动合作。它让我们的社会氛围鼓励原创和创新,以及最重要的是,自由获得信息的权利—尤其是电脑代码。用户和程序员已经没法分开,因为使用电脑的人就是编程的人。这就是黑客的起源。尽管这个词最后成了贬义词,但它本来的意思是指那些让技术变成艺术的电脑高手。

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前,对软件知识产权的要求就已经产生了,这带来了冲突。1976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公司当时唯一的雇员)写了一封“给爱好者的公开信”,没有矫揉造作,而是直抒胸臆:“绝大多数爱好者请注意!你们在偷你们(使用)的软件。”这封信是对黑客习惯的明确谴责,这种习惯的形成是建立在免费分享软件和源代码的基础上的。盖茨指出,他和艾伦在微软产品问世之初就已经支付了平均每小时2美元的专利权税。

谁会为这个去编写软件?盖茨很好奇。这些爱好者需要去找专业的程序员,毕竟,什么样的爱好者会花3年时间写程序,找到所有的漏洞,然后将心血公开,让人们免费共享?

盖茨大概永远也料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花3年去做这样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但是上千个人一起做的话,为什么不愿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