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开启新的经济科学理性时代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作者:高连奎


陆游有句至理名言:“汝若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各行各业,大千世界,概莫例外。经济学不是经济学家的专利。当今,正是交叉学科时代,大综合时代,不确定和高风险时代,要求系统科学思维,呼唤科学革命,企盼社会科学的真正理性时代。

经济学家自我陶醉、孤芳自赏,黑板经济学作业,伪统计经济计量,错误假定基础上翻天覆地的定理、证明、推导与判断,谬以千里的预测,无成本代价的伪数学经济变换等等,都在实证科学和规范科学的任何一头失去了立足之地,还不要说什么昔日的辉煌。

西方经济学家时代是工业革命,特别是西方经济霸权,他们打着现代化旗帜,企图征服世界知识界。经济学家的社会科学统治,经历了约250年,已经广受争议。

后工业社会,后现代化,部分说来就是所谓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提供了社会经济批判的广泛基础。非科班,不同职业、专业人士,在经济、金融、社会、文化、战略甚至政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大显身手。这既有陆游的至理名言为根,又有时代背景为据。

高连奎邀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欣然应允。之前,我读过他的《中国大形势》,应该说是包含着诸多真知灼见,也显示出有良知、智慧和见地的青年学者风范。他的这部新作,是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的中国学者系列作。约翰·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和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都在中国掀起过狂飙巨澜。我在北大经济学院读书和任教期间,恰恰是这个历史时期。尘埃落定,未来学同经济学、金融学的命运几乎别无二致,但应当客观和公正。迄今为止的国际学术和社会背景在大体上证明,这两位国际知名作家既不是经济杀手,也同国际资本阴谋无关,而都是相对执著的独立学者。

高连奎的著述不但有的放矢,而且诸多见识切中时弊,剥离彻底,施政见解也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他对郎咸平的解读和把握是合情合理的,对陈志武的金融低级主张和经济学无聊“卖弄”,甚至对某些经济学家的经济学杀手学术包装的分析和透视是值得称道的。海外华人经济学家,学术、学理、学问,真正创新者,非早逝的杨晓凯和他的超边际主义经济学莫属。当然,他的宪政经济学和基督教经济学,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若说到他对“盎格鲁-撒克逊”一套游戏规则的顶礼膜拜,同他早期的风骨和学术见地就更是大相径庭。

连奎推崇国防经济学。其实,李斯特或德国政治经济学,就是地地道道的生产能力和国际贸易主导、占优经济学,连亚当·斯密都明确支持国防比财富重要。读一读重商主义,就知道真正导致大英帝国称雄的恰恰是国家管制经济和反自由主义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只有中国的不良和无知学者才装腔作势,把人家已经牢牢把握了的国际定价权、世界资本和产业脉络,可以遥控、解体世界,将全球化下世界财富任由组合、配置境遇下的自由贸易、自由经济,当成自己全方位开放的锦囊妙计。呜呼哀哉!难怪北大命题网上流传,“全世界都笑中国傻”。国际财富猎狗,金融大鳄,国内人民大众,人人都看清楚了,弄明白了;只有中国的那些号称“顶层设计”的蹩脚教授、精英、专家还在那里莫名其妙。

中国或许只有高铁、新能源还有生机与希望。产业集群、商业物流、科技专利、金融货币、汇率外汇储备,房地产经营,教育和文化,处处是危机和陷阱。忽悠中国在私有化下大肆强化信贷消费,就是让中国彻底患上美国病。美国梦早已名存实亡,但美国病却真真切切。中国梦加上美国病,全世界无药可救。连奎妙笔生花,破了题,明了势。剩下就看中国的决策者和行为者的选择与造化了。

谭伟东

(旅美知名人士、中美战略研究院总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