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税的真相(1)

税的真相 作者:黄凯平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钱,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总是想办法多挣钱,并发挥它的最大效用。政府也离不开钱,国防、教育、卫生、社保、治安、交通……都需要大量的钱。税则是联结个人收入与政府开支的纽带。通过税,政府的任何一项活动都真真切切地影响到每一个公民的收入,政府办事效率的高低、政府的清廉程度及其公共投资倾向,都直接关乎百姓福祉。

在本书第1章,我们要揭开税的面纱,揭示隐藏在税背后的种种关系。

人人都是纳税人

税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之一。一谈起税,人们很容易想起西方社会的一句格言:“纳税与死亡,是人生难免的两件事。”而中国也流传着“皇粮国税,古已有之”的谚语。从古到今,在世界各国,税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不完全相同,却是一部社会变迁史。今天,关于税的很多基本问题,例如它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关系等,很多人仍然不太了解。下面我们从一些生活现象开始,来详细说明这些问题。

事例(真实)·桥的命运

湖北某地有座桥建于1965年,由于河水冲击和侵蚀,逐渐成了危桥。为了延长这座桥的使用寿命,镇政府在该桥的河上游方向约1公里处修起了一座新桥,供车辆通行。旧桥一般只走行人和自行车。近年来摩托车渐渐普及,由于从新桥走要绕行2公里左右,一般驾驶技术稍好的人都会从旧桥走。最后,本来就衰朽不堪的旧桥终于垮掉了。

旧桥垮掉后,有人在尚未垮掉的部分旧桥和河岸之间用沙土筑了一条路,在水面上架起一座浮桥,无论人、自行车还是摩托车,每人次收费0.5元,一天可以收费数百元。但很快,有人抱怨收费太贵,也有人说不应该收费。大约半个月以后,那座桥不见了。据说有人向上举报,上面有人来查,建桥的人把桥拆了,木板、树由4个人分光。

不久,一座新桥出现在河面上。新桥是在桥头开店的一个生意人捐建的,与先前收费的木桥有些相似,不过所铺的木板要窄一些,木板下的树干捆扎得也有些潦草。他在桥的中间还竖了一块简陋的广告牌,声明免费之外,“欢迎你到桥头商行”。

免费的桥在一两个星期之后就开始出现险情,桥的一端出现垮塌,通行又不便了。然而骑摩托车的人依然艰难地从此通行,直到汛期来临,河水上涨、变宽、变猛,一场大雨之后,免费的桥被彻底冲毁。

事例(虚拟)·楼道路灯

夏光是一位年轻教师,住在学校的职工宿舍楼里。他注意到楼道里的灯泡经常是坏的,夜里上下楼时,他总在想:怎么没人来换灯泡呢?如果谁家里洗手间的灯泡坏了,肯定很快买新灯泡换上;但楼道里的灯泡却没人管。

有一天,夏光自己掏钱买了一只新灯泡换上了。楼里的居民看见了,纷纷表扬他,说他做了一件好事,不过没有人打算分摊买灯泡的费用。不久,灯泡又坏了,夏光准备再买新的去换,但转念又想:楼道里的灯泡以后还会坏,总不能一直让我一个人做好事吧?他觉得买灯泡的钱应该由楼里的居民平摊。

夏光去找楼里的居民商量。有5家愿意分担费用,另外3家却不愿意,有人说:“我家不需要路灯,你们需要的话,自己买好了。”夏光想,这家人肯定需要路灯,而且肯定会受益于路灯,即便他不付费,也无法把他排除在路灯的使用范围之外。无奈之下,夏光只好放弃了买灯泡的想法。到了晚上,楼道里依旧一片漆黑。

事例(虚拟)·新年的烟花

新年即将来临,小镇的居民非常高兴,很多人买来烟花爆竹助兴。有一种大型烟花,燃放效果很好,但价格比较高,需1万元左右,因此很少有人购买。小镇企业家欧文进行了调查,发现全镇500个居民中,每个人至少愿意出30元去观看这种烟花。欧文想,如果他买来这种烟花燃放供大家观赏,并向每个人收费,不仅能赚到一笔钱,还能满足大家的需要,皆大欢喜。

欧文决定举办一场烟花表演,但他在卖门票时遇到了麻烦。很多人想,一旦欧文向天空发射烟花,他们不买票也能看到,所以,大家本来愿意出30元观看烟花,但出于“搭便车”的心理,很多人并不买票。欧文经过核算,发现卖出的票甚至达不到购买烟花的成本,只好宣布退票,取消了这个计划。

这三个故事初步说明了“为什么会有税”的问题。简单地说,生活中有一些产品或服务,每个人都需要,但由于某种特点,人们往往不会单独去购买或配置它,比如横跨全国的公路,城市里的街道、绿地、排污管道,还有前面说到的桥、路灯、烟花等等。这些物品不可分割,很多人能同时使用,一来价格比较高,普通人难以承担;二来个人购置这种物品,往往会有其他人白占便宜。所以,这些物品很难像面包、衣服、汽车、住房一样,以个人购买、个人消费的方式来组织生产—这就是所谓的公共品。

在一个社会中,治安消防、公共卫生、贫困救济、环境保护等都属于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存在对一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如果城市里的环卫工人罢工,警察解散,交通、消防、环保等机构停止运行,那将会对社会秩序造成怎样的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公共品是社会运行所必需的,但在简单形态的市场上,没有人购买公共品,就不会有资源去投入生产,因此人们只好组织一个特殊机构,专门提供公共品。当然,这个机构不可能凭空生出公共品,这个机构里的人也不能不养家糊口,它必须向大家要钱—这个机构就是政府,这种钱就是税收。在现代社会里,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向民众征收税款,同时负责提供一系列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如上面所说的公路、街道、治安、消防、环保等等。可以说,税收体现的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一种交易关系,它构成了社会运行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实上,税是民众购买政府(人员)服务的费用,它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费用,例如付给饭店、理发店或保姆的钱没有区别。虽然就单个纳税人而言,其所付出的费用与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并不对等,但就纳税人与政府的整体关系来说,这是对等的。

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在历史上(包括今天),某些国家的政府和民众之间确实不是交易关系,而是某种程度上的掠夺与被掠夺关系。回顾人类历史,在进入现代文明之前,政府与盗匪集团并无不同:当政府不顾民众的感受,利用合法暴力大肆搜刮民财的时候,就成了盗匪;当盗匪愿意放弃对民众的掠夺,转而向他们收取合理的“保护费”的时候,就成了政府。这种不合理的关系长期存在,甚至被很多人当做社会制度的“真面目”,在头脑中根深蒂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