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奥巴马突围(4)

公司的力量 作者:刘洪


中国扼住美国经济咽喉?

盖特纳宣布推迟汇率报告,有助于暂时平息中美在这个焦点问题上的争执和对抗,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就放弃这一对华施压的筹码。美国此举,更多是引而不发,以退为进。  

这一点,即使是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团体也看得一清二楚。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主席利奥·杰勒德(Leo Gerard)就表示,他对美国财政部的立场感到欣慰。他说:“这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我们的政府将就这个问题一直跟踪到底,假如此举将使美国进入带来积极的改变和方向(不通),我对推迟并不感到不安。”

许多国内朋友曾很疑惑地对我说,在过去几年,在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一直冲在最前线,一个钢铁的工会组织,为什么这么积极?

他们可能是被简单的名称迷惑了眼睛——钢铁工人联合会只是简称,全称是美国钢铁、造纸、森工、橡胶、制造、能源以及联合工业和服务业工人国际工会,涵盖多个产业工人,总部设在离华盛顿不远的老工业城市匹兹堡。

在中美交往中,美国工会组织一直是对华强硬派;而就全球贸易来讲,他们是反全球化最厉害的保守力量。因为在他们看来,全球贸易掠走了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而人民币低估更是美国产业工人的灭顶之灾。

但这次,让美国工会组织感到高兴的,则是盖特纳在声明中承诺,美国的目标,就是通过二十国集团会议和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机会,给中方留下政策调整的空间,在人民币汇率问题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美国仍会紧抓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只不过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由原先的公开施压,转化为更多的内部沟通。

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莱文的分析是,这是财政部“在特定时期基于特定目的”而采取的决定。

而且,这从中也可看到美国在对华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战略转变。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就指出: “推迟发表汇率报告只是为我们目前的收获付出的一点小代价……这反映出,奥巴马政府渴望在多边———而不是双边———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

美方的苦心,最终也结出了硕果。2010年6月19日,在加拿大多伦多G20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也很“适时”地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即中国重新实施因金融危机而终止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又开始进入缓慢升值通道。

中方的这一举动立刻让美国大舒一口气。美国总统奥巴马立刻发表声明,称赞中国此举是是“建设性步骤”,将有助于确保经济复苏并为全球经济更加均衡作出贡献。在随后的7月,美国发布推迟的汇率报告,报告不出所料地对外宣布,中国非汇率操纵国。

一波三折中,更充分体现出美国对华外交的灵活性。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埃斯瓦·普拉萨德就认为,这份报告做到了“微妙的平衡”,“通过指出人民币价值被低估来继续施压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但也没有因为把中国称为货币操纵国而让情况失去控制。”

美国的强硬派显然不满意这样的结果,在人民币问题上对华施压的急先锋、美国参议院舒默就曾当面对盖特纳斥责道:“中国操纵货币的做法,就像是踩在我们经济复苏咽喉上的一只脚,而本届政府却不愿采取行动,让中国把脚移开。”

一波未平,一波肯定又会再起。在人民币汇率攻防战中,2010年春的交锋,不过是更大规模冲突的一个序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