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PE:下一个10年的新故事(3)

我的PE观 作者:陈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从事私募股权投资,选择好GP,确定一个正确的投资理念,并坚守这一理念非常重要。投资最怕的就是投资策略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市场的冷热而冷热。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GP,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有专业背景,最好是双学历背景,本科学理工,研究生学管理,不仅懂技术还要懂企业;第二,要有企业管理的经验,了解企业,这点非常重要,做过企业和没做过企业的人对企业的理解完全不同,GP可以不懂技术,但一定要懂得管理;第三,要熟悉资本市场,要把投资的企业做上市,了解资本市场的规则是最基本的条件;第四,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谈判技巧,因为“谈话”会成为投资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活动;第五,要有资源整合能力,人脉关系广阔,具有组织才能,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且能够发现和满足这种需求;第六,要眼光独特,善于从众多的企业中发现好的项目;第七,还要有点“运气”,投资、退出的时机都要把握好,投资太早风险大,投资太晚赶不上,要对整个影响投资的宏观、微观形势进行分析才能把握恰当的机会。

在所有这些条件中,对企业综合判断的“经验”最为重要。世界上大多数专业人士都可以由学校培养,但能够做VC和PE的GP是学校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时间和实践才能培养出这个领域最为重要的专业投资能力。

专家型的GP是创业企业的教练,教创业者怎样做企业。一家企业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从投资到退出的时间周期内,GP每投资一块钱,也会为企业投入一块钱的增值服务。VC在这一点上更为明显,做VC要有耐心和眼光,要帮助企业成长和发展。对PE而言,则要有行业整合的经验和视野。一个成功的VC投资项目,要靠“50%经验+30%钱+20%眼光”,而对PE而言,这个公式也许要改为“50%钱+40%经验+10%运气”。

另外,PE和VC的成功需要一定的资金规模,做PE和VC的特点是通过项目成功的概率来覆盖失败的概率,对于VC更是这样。成功的项目中往往伴随着项目失败的必然性,这就要求投资机构一定要有适当的规模,通过资金配置和投资经验,让成功的收益超过失败的成本,VC才能取得收益。如果是小规模的投资机构,管理成本、人才和投资成功率都难以保证,对投资资源也是一个浪费。

稚嫩的PE之花承受得了夏日骄阳吗?

本土的PE、VC热,让我们这些经历过冬天的人又喜又忧。喜的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真正进入了投资时代,PE行业经过近10年的培育,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培养了一批富有经验的管理团队,这与2000年的VC热只追逐创业板的概念不同。忧的则是2008年PE热有大众化的倾向,造成了个体规模不足、机构数量过多的现象,而且投资阶段后移,早期项目得到的关注度不够,PE对企业的增值服务能力不够,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大家往往看到的都是领奖台上光鲜的面孔,是百度、阿里巴巴、同洲电子、潍柴动力的财富传奇,谁也没看到这些项目成功背后PE和VC所提供的专业服务,更看不到那些倒下去的失败投资。

我们不喜欢冬天,但同样担忧夏天。中国的PE,特别是VC,经过几年漫长的严冬,才逢春天,却很快就进入了盛夏,不禁让人担心,这稚嫩的PE之花能承受得了夏日的骄阳吗?有时候,过热的天气带来的危害比冬天更为严重。2002年VC潮水退去时,有近一半的投资机构悄然离去,等这一轮热浪退去,还会剩下几多PE和VC?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