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月 择捉岛(3)

急电:北方四岛的呼叫 作者:(日)佐佐木让


这时,头上有刺青的男子开口了:“别再啰里啰唆的了,从正面进攻就行了!”

全部的人都看着刺青男子。他怀里抱着枪,倚靠着马棚的门,脸上浮现出残忍的笑容。

刺青男子举目环视在场每一个人的脸说:“就算他偷了枪支,也不能证明他就会用。我听说那是旧式的猎熊枪,对于一个外行人来说,是不会装填子弹的。既然如此,那算什么枪支,连个屁都称不上!而且他应该还负伤了,行动不会太灵敏的!”

署长抬头看着男子问道:“虽然你这样说,不过还是确认一下比较好,只是,这是个相当危险的任务,不知道有没有人志愿前去?”

“由我们去吧!”

另一名戴着鸭舌帽的男子也点点头。

署长似乎很满意这个答复,留着大胡子的脸部表情立刻缓和了下来。他拍了拍刺青男子的肩膀,也许,他一直在等待这句话说出吧!之前的言辞,或许都是为了引导男子这么说而留下的伏笔。

“好吧!”署长的语气突然变得相当坚决肯定,“包围小屋,不要让他有脱逃的缝隙。只要一看到枪就立刻开火,一听到枪声,你们就没必要再做什么确认了,给我立刻反击!一旦知道那家伙在里头,总之先开枪就对了。接下来,就等海军的支援了。”在署长的命令下,派出所的大冢和两名巡查分别散了开来。

署长重新面向有纪,开口说道:

“还真是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骚动哪!”

“请别让宣造有危险,轻率行动的话会伤了宣造。”

“放任不理的话,伤害会更大。好了,你就先别担心吧!”

劳改营的工头们在确认自己枪支的状况后,便从马棚的阴影处走向外面的街道。从那里到宣造的小屋,仅有两百步的距离而已。他们沿着道路往北走去,中途从马棚栅栏的尽头,一转进入了放牧地的斜坡。刺青男子手握着猎枪,鸭舌帽男子则是拔出了手枪。男子们配合着彼此的脚步,大步且小心翼翼地朝着小屋方向前进。

有纪躲进马棚,透过后门的缝隙观察着情况。那两名男子越过栅栏,正来到斜坡处。在旁边的草丛里以及后面偃松的阴影之间,隐约可见巡查的白色警帽。男子们隔着五米的间距,近似傲慢地大摇大摆地靠近小屋。高大的牧草随着海风不停摇曳,绿色的光影奔流在整片斜坡上,显示着风的方向。小屋里没有任何动静。有纪才刚这么想没多久,小屋的门旁便燃起了白烟。接着的瞬间,枪声响起。有纪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后瑟缩了一下。刺青男子像是中弹了似的,整个人从小屋正前方十米处向后滚了下去。鸭舌帽男子眼见情况不妙,连忙一百八十度转身逃跑,他的帽子掉落在牧草上。

“混账!”署长在马棚外面怒吼着,“是劳改犯没错。是那个朝鲜人!”

刺青男子没有站起来,他躺在地上,身子一动也不动。

戴鸭舌帽的男子,满脸苍白地逃回了马棚阴暗处,他的灯笼裤前面湿了一大块。署长说道:“总之,我们已经知道他躲在里头了。接下来就只能等海军来了。”

骚动开始约达两个小时后,日本海军天宁警备队的水兵们才从天宁机场赶过来。派出所的大冢巡查,从灯舞邮局先打了电话回纱那总局,然后再请总局转接到天宁的机场警备队。警备队接获联络后,决定接受纱那警察署长的请求,让十二名队员当中的半数全副武装,立即开拔前往灯舞村子。

灯舞与天宁机场之间大约距离八公里远,道路并非全部平坦,途中必须经过海濑岩断崖。在无法使用汽车的岛上,就算是军队也必须徒步走完这八公里的路程,只有身为警备队队长的军官,才能骑乘马匹。

当警备队抵达时,家家户户都紧闭着门窗,外出以及由窗户观看四周的行为,全都遭到了禁止。不管是街道上还是海边,都看不见任何人影,只剩下只狗,静静地漫步在房舍与房舍之间。

由军官率领的警备队包含了士官以下的六名士兵。士兵们全都穿着陆战队用的野战服,在他们身上背着步枪。

警察署长及众人们,在厂舍后方迎接警备队的到来。

军官从马背上跃下。他身着野战服,腰际佩带着手枪,年纪大约二十五六岁。他的年纪看起来和有纪相当,军阶章显示他是一名中尉。

有纪感到很意外。因为她曾经听说,天宁警备队的队长是从士官晋升的年长特务中尉,不过如果是眼前这位二十五岁左右年纪中尉的话,很明显是出身自海军军官学校。可是,想到天宁机场警备队的规模,派军官学校出身的军官前去赴任,是很不自然的一件事。

有纪迅速地观察了一下眼前这名军官。虽然说起来还很年轻,但他眼中却流露着与外表年龄不相称的傲慢光芒。他的五官清晰、相貌端正,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一丝嘲讽的笑容。

军官目不转睛地凝视着有纪的外貌。有纪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让人看了后便会不由自主地一直想瞧着它看。有纪在函馆时,也常常遇见男子不由自主展现出类似的反应。

军官的嘴角略微动了一下,转过头对着署长问道:“状况如何?”

署长简略地向他说明情况。军官毫不掩藏自己那不感兴趣的表情,仅仅是听着而已。他从马棚的阴暗处探出头来,也看了一眼宣造的小屋,然后自顾自地点了点头。

当署长说明结束后,士官问道:“有必要审问那个朝鲜人吗?”

“没必要。”署长说,“目前首要任务是阻止更大的损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