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孙正义有关的八个人(5)

远见:孙正义眼中的新未来 作者:(日)井上笃夫


由旧金山南行30英里左右,就到了帕罗奥图市。彼时阳光正洒在道旁的棕榈树上。

斯坦福大学就坐落在这里。这是一座全美屈指可数的私立大学,与东部的哈佛齐名,也是孙正义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竞争对手。迎接我的是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胡佛塔和大方院(中央广场)。

广阔的校园中散布着许多罗马式的建筑。在那些建筑的一角,有我要拜访的人。

迎接我的是一位西装笔挺的绅士,系一条蓝条纹的领带,胸袋里露出同样颜色的手帕。而在他身后,是一个占据整面墙的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

他就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名誉教授,威廉·米勒。

如果说鼓励斯坦福学生休利特和帕卡德创业的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是硅谷之父,那么米勒教授就是一部活字典。

问起硅谷发展的原因,他并不提及自己的贡献,而是答道:“硅谷一直有种合作的精神。比如,大学和产业的合作,产业和政治、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它们有着以地区发展为目标的坚定的合作精神。他们称为‘集体学习(Collective Learning)’,通过地区整体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介绍米勒教授,那就是“将产业、政府、学校联系起来的人物”。

他建设了很多新的学科,孕育了技术开发的土壤,并亲自把新技术商业化,还为使其成为地方产业在立法工作上作出过不少贡献。他的人生一半是搞研究,另一半则投身于实业。

教授平静地继续道:“另外,非常开放的风气也是硅谷能成为今天这样的原因。这从接受无数移民的历史来看也是显而易见的。想成功,就要聚集相当优秀的人才。必须欢迎人才的流入。加利福尼亚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接受移民。即使从全世界来看,这也可以说是美国的特点吧。”

另外,米勒教授还是个知日派,他30年里去过很多次日本,一直把日本及亚洲作为研究的对象。日本的企业家中也有不少教授的信奉者。

教授举出三点要在高新技术产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志向、勇气、才智”。问起孙正义,他虽没教过,却如同向人夸耀自己学生的老师一样高兴地说道:“我非常尊敬孙先生。他是个勇于创新的人。有着坚定的意志、超人的智慧,又敢于大胆尝试。这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为我们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

对于孙正义在美国受到尊敬的理由,米勒教授这样说道:“孙先生在日本属于边缘人(outsider)。也是这个原因使他决定要果敢发起挑战。但在硅谷,边缘人是受尊敬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伯克利分校的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硅谷的新公司有29%是中国或印度移民创办的。这很重要。他们有着与自己祖国的联系,于是我们获得了同全世界的联系。”

米勒教授又分析了孙正义和比尔·盖茨的共同点:“盖茨也曾是边缘人。和孙正义一样,他也有着跟周围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两个人都选择了自己的道路。盖茨的父亲写过一本书,就写盖茨小时候多么不好对付,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盖茨和孙正义都是意志和个性很强的人,我认为这是他们相同的地方。两个人都成了我们的好榜样。”

米勒说,就如产生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和孙正义这些人的20世纪70年代一样,现在也进入了一个“有趣的时代”。

“20世纪70年代是计算机、IT等很多技术同时破土而出的时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IT应用,也产生了许多应用这些技术的新思路。发展的速度也是惊人的。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新事物层出不穷,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时代。”

那么现今又怎么样呢?米勒教授说:“我认为现在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有趣的时代。世界上还有很多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心理问题、家庭问题……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商业模式与技术的结合得到解决。我们都知道这些迟早会发生,却很难说具体在什么时候。然而,我们已经很接近了。”

教授83岁(2009年采访时)。问他今后的打算,他笑道:“可能时间不够了。”

“因为相对于我的年龄,着手的事情实在太多,活着的时候怕是完不成了。82岁的时候我新开了一家公司。即使年轻时没抓住创业的机会,老来还是有机会成为企业家。我过去三年开了两家公司。还作一些针对小公司的投资。”

而且教授现在还没有退下讲坛。

“我在商学院的高级管理课程中对经营者进行培训。另外还花很多时间做国际顾问。主要负责亚洲各国,也涉及欧洲和南美。参与世界性的环保活动也有30年了。我还支持在美国的纳米比亚猎豹保护活动。”

我请米勒给今后有志创业的人一些建议。

“最重要的是,找已经在做的人谈谈。而且要找两个人。一个是成功的人,另一个是失败的人。从这两个人身上我们都能学到东西。学他们是怎么做的,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我们拥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直面问题,才有机会。勇于挑战,解决问题,这样人生才会充满活力。”

米勒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日本,他对未来的日本充满期待:“现在,日本的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这15年来出现了很多企业家,政府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变化正在发生。虽然还很小,但变化会引起新的变化。我认为日本的未来是光明的。”

米勒对孙正义的寄语也充满热情:“我希望像孙先生一样的人能够有时间教教年轻的企业家,指导他们。他应该做一位导师。他的头脑装满了宝贵的知识和创造力。通过为众人师,可以让他青史留名。”

2010年7月28日,孙正义创办了 “软银学院”,准备培养接班人。

保罗·萨福博士一直关注着把iPhone、iPad等人们梦寐以求的“媒体终端”呈现给我们的史蒂夫·乔布斯。

我第一次见到博士,是在2000年4月,当时,他是未来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的特别研究员。未来研究所是美国著名的智囊团,专为大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长期计划和预测服务。

他是我最为信任的,能够代表美国的知识分子之一。

他作为调查员和顾问具有丰富经验,从计算机还在草创期的时候就开始关注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众多的“革命的弄潮儿”。他又是怎么看孙正义的呢?

“孙先生在美国非常受尊敬。因为他是最早注意到互联网的重要性的人。”

即使在硅谷,也没有人像孙正义这样有先见之明。

“他很有见地。在美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受到尊敬。”

萨福断言:“孙正义是第一个把目光放到互联网上的人。在这一点上,盖茨要远远落后于孙正义。”

萨福还说,日本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

“而且昂贵的接入费用也是很大的障碍。”

孙正义的积极改革,就是为了消除这些障碍。

1999年9月,孙正义和东京电力、微软合资组建了Speed Net公司,提供低价高速的互联网服务。对此萨福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美国,真正的边缘人是受欢迎的。”

这是孙正义被接受的原因之一。

日本现在仍对特殊事物,对新事物表现出犹疑和诧异。这背后隐藏的,恐怕还是岛国的根性和对成功者的忌妒吧。

2009年4月,我造访了萨福在硅谷的家。他那时已经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说起未来,语气还像以前一样充满热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