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五”规划与中国轿车(5)

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 作者:徐秉金


3.积极走合资的道路。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应该创造条件,积极走合资的路子,特别是技术和资金密集的小轿车更是如此。走合资的道路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跨越若干技术发展阶段……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加快人才的培养,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加快汽车工业人才的培养。要彻底改变我国汽车工业管理素质低的状况,使我国汽车工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关键之一是人才。今后10年,要有目的、大规模地培养自己的汽车工业人才,建立起我国汽车工业系统研究、开发、试验的力量……

5.建立严格的的引进技术审查制度。为确保引进技术的系统性和成套性,避免引进技术的随意性,必须建立严格的引进技术审查制度。建议组织一个专家委员会,从是否符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和总体部署的角度,对引进的车型、总成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系统性、继承性、消化吸收的可能性进行科学严格的评审,以帮助国家主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

6.筹建对外合作组织……

7.加强汽车行业管理。目前中汽公司既是一个经济实体,管理一部分企业,又肩负着行业管理职能,任务繁重。为加强行业管理,切实做好汽车工业的统筹规划、计划以及政策的研究,建议在机电工业部增设分管汽车行业管理的机构,会同中汽总公司一起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8.根据我国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发展5年和10年规划。

邹家华在这份报告上批示:

请光远、诗晴同志阅,专业化、大批量、全国统一规划,狠抓零部件都是对的,急需落实。报告中所列的国内外的情况有道理,要和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落实。

国内国际轿车工业发展的情况两相比较说明,中国与世界轿车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如不迅速从政策层面采取果断措施,中国轿车发展将面临政策不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市场混乱、管理无章的极为不利局面。从以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虽然国家早在1985年就做出决定:“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一直到1993年,国家对于轿车工业都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对于轿车能否进入家庭都没有做出政策决断,导致轿车工业发展不时出现左右摇摆,很多与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也不明朗。直到1994年,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出台,中国汽车工业才首次有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和发展方向。

《中国骄车风云(1953—2010)》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