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逃亡(7)

城邦暴力团(下) 作者:张大春


根据我的记忆,这是孙小六第一次反驳我的意见。日后我才发现:

他是那么笃定地相信,这世界是由彼此完全不能相互关心的人不小心组织起来的。我可以大胆地推测:他之所以会这样想,极可能是因为从小一直被陌生人捉到某个陌生的地方去囚起来学手艺的缘故。这种生活上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经历逐渐使他相信: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恒常且深刻的关系,甚至也不会有什么强烈的好奇和关注─当他说出“ 你不觉得这个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人去注意自己的邻居吗?”这句话的时候,我几乎是叫这十七岁的少年给震慑住了─因为他说得如此轻描淡写、如此稀松平常,且如此吻合像我这样一只老鼠对整个世界的观感和结论。

孙小六似乎并不能体会他的话对我有多么大的冲击,他关心的是现实里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只有存心想找到我们的人才会注意这屋子的模样。如果他们不知道我摆了个地遁阵,就不会来查探什么;如果他们明知道这里有个阵,就更不会突然闯进来下杀手─”

“为什么?”

“就因为张哥你说的,它太惹眼了。”孙小六双臂环胸,十分自负地说下去,“这是‘纱布爷爷’最厉害的一个阵法。那些想要来抓我们的人如果看出这阵来,一定不敢硬干─因为来硬的会惊动我们的邻居;他们只能想办法去调一两个懂得布阵的高手来拆阵脚,这样我们就可以耗很久,张哥你就可以安心写论文了。”

事实果如孙小六所料:春节假期之后不久,一巷一号到七号的门前开始热闹起来。有时是穿着邮差绿制服的家伙骑着摩托车或脚踏车来回巡走,我听见其中一个还刻意向邻居太太打听,怎么这里会冒出来个“一巷”。邻居太太问那人要送什么信给什么人。邮差说没什么,只是地址怪怪的。邻居太太砰的声关了门,说怪怪的就去问乡公所。

乡公所也派人来查问了几回。最后一次发生在二月底,十六户人家里的十四五户主妇们像一群争着下蛋的母鸡,和那小公务员在门前这条大约二三十公尺长的“一巷”里议论着改地籍的细节问题。有的说去掉巷就可以,有的说去掉巷就要重新编号,有的说一旦重新编号则旧地址就算作废,那么邮件出了问题该谁负责,有的说一巷很好,没有二巷、三巷就是唯一的一巷的意思。那小公务员趁隙就问七号为什么没有代表来参加讨论。有一位太太答得好:“你要跟老鼠讨论什么?”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的确。我能跟这些人们讨论什么呢?我的论文吗?还是这种跟坐牢没两样的逃亡生活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