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术问题(3)

城邦暴力团(下) 作者:张大春


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我双手环膝、眼睛瞪视着稿纸上飞速滑动的笔尖写出论文所需的字句之时,另有无数个可以名之为心象的画面也同时在我四周开启,它们的总数若干其实难以确实估算─因为每一个画面都随时闪烁、灵动着,只要我稍稍分神注意,就会立刻像进入一部我早已看得烂熟的电影一样,非但理解了那情节的事实细节,也知悉它的意义,更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举个例子来说:我在写到先秦纵横家之学到汉代成为宫廷中为皇帝辩护的职业演说者必备的一种技术的时候,梳妆台旁的塑胶椅上方忽然呈现了一幕奇景,是一座三层高的四方楼台忽然倒塌下来的情形。接下来─几乎不假思索地─我立刻意识到,并没有任何人因此而罹难,受伤的也不过是六十四个魁梧健硕的中年男子之中的二三人而已。也就在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之际,我已经置身于倒塌的楼宇之中─却并不感觉压迫和窒息─我游刃有余地在地底的灰烟土雾中游荡飘移,看着这些人被八张大网兜住,有的网里人多一些、有的网里人少一些。可是完全无须数计,我知道他们就是六十四人,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

这是非常怪异的一幕,一来它和我的论文内容全然无关。二来它也从来不是我过往真实人生之中的一个片段。三来它也绝对不是我曾经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或戏剧里的某一场面。然而我对它却如此熟稔─毋庸继续看下去,我已经知道这是一群在光绪年间被天地会洪英诓骗构陷的老漕帮庵清元老,他们差一点遭到活埋,而那一栋倒塌的楼宇叫“远黛楼”,乃清代著名建筑巨匠钱渡之的后人所建,此楼的确有个机关,能害人,也能救人。整段故事原来出自署名“陈秀美”者所撰的硕士论文《上海小刀会沿革及洪门旁行秘本之研究》之中。质言之,由于饥饿─也许再加上与世隔绝的恐惧或焦虑罢─我所读过的书里的每一情节都开始向我包围进袭,且以鲜明无比的影像一再迫令我凝视着它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