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楼兰阴谋 九(2)

楼兰阴谋 作者:吉力


“这么说,楼兰百姓早已是人心惶惶?”方品奇问。

黎贝耶摇了摇头说:“事态没有明显变化,小民乐得在虚假的繁荣下苟且偷安,忧心国家命运的只有王族重臣。自古以来,由于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等原因,西域范围内从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王朝,城廓之国的生存之道,就是适时依附于某个强势的外来力量,比如凶猛剽悍的匈奴或国力鼎盛的汉朝。”

“明白了,”方品奇说,“贵国内部也存在着类似的争议,或是与汉朝结盟,或是向匈奴示好。看得出来,长老更倾向于前者,只是在倡导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不错,”黎贝耶说,“和我意见相左的有不少王庭重臣,包括辅国侯凯度多的态度也模棱两可。他们并非不信服汉军的声威,只不过相对于关山迢迢的汉廷,似乎更加畏惧攻击线短,铁骑如风的匈奴。”

“那么,楼兰王的意见呢。”随着言语深入,方品奇早已忘记了拘束,“楼兰国富民安,想必有一位英明睿智的国君吧。”

“当然,只是……”黎贝耶的面色忽然黯淡,迟疑了一下说,“你不是想知道宋公替什么人看病吗?”

方品奇若有意会,说:“莫非是……”

“嗯,”黎贝耶点点头,肃然起敬地说,“就是神圣、伟大、公正的楼兰国王安摩希那陛下。”

“国王的病势不要紧吧?”方品奇问,心里已有了明确的答案,若非沉疴,也不会召请名医宋钧。

“症状倒不算太严重,只是久治不愈,精神日减,所以国事只能托付给我和辅国侯。”黎贝耶忧思满面。

方品奇知道,国师兼僧团领袖的黎贝耶在楼兰的地位尊崇,辅国侯凯度多乃王族贵胄,为国宣劳义不容辞。但若,“两位股肱之臣政见不一,大非社稷之福。”

“这种分歧存在许久,常使我寝食难安。”黎贝耶叹道,“可恨我才疏智短,无力说服对方,而且面对经纬万端的情势,自己有时也感到无所适从。方郎官,你看上去非同俗流,能否开诚布公,赐教一二。”

这等于是“问国是”,方品奇既惊讶又紧张,说:“长老,我初临贵地,对于时局尚不明晰。您也清楚,‘郎官’多半是一个虚衔,我本身人微言轻,岂敢对贵国的安邦之策妄加评议。”

“咳,只论是非,何分尊卑?方郎官不必谦辞。正因为你才从关内过来,或许对大汉经营西域的方略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再说了,汉匈之间的交锋年深日久,你总该有一点自己的认识吧。”

语气极为恳切,方品奇不忍推诿,说:“好吧,既蒙长老不弃,我姑且胡言几句。”沉思了片刻后侃侃而谈,“对于城廓之国而言,汉匈在西域的争战似乎不分轩轾,但究其本质,两者却存在着很大区别。”

“哦,愿闻其详。”黎贝耶屏息凝神,摆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首先是双方涉足西域的目的不同。博望侯张骞凿空西域的初衷是联合月氏抗击匈奴,但随着武帝雄才大略的施展,汉廷势力向西深入,逐步演化成一条东西交通惠及四方的漫长商道。中原地区山河秀丽,物阜民康,无需利用侵略手段充实国力,统辖西域的主要原因在于互通有无,加强与诸国的邦交。匈奴则不然,本身处于漠北苦寒之地,物产凋敝,不置田业,其民又以尚武好斗著称,所以常年通过掠夺外族来积累财富就无足为奇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