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战略转移:利丰在香港早期的发展(5)

百年利丰(第二版) 作者:冯邦彦


新公司成立之初,得到了香港万国宝通银行(即花旗银行)的鼎力支持,能够顺利融通资金。该银行自利丰创办以来,一直与利丰保持着密切的商业联系。在庆祝利丰创办75周年纪念时,冯汉柱曾说:“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万国宝通银行的帮助,例如贸易资金调动、存款、外币兑换、出入口信贷等。万国宝通银行的世界性服务网络对我们非常有利,因为它的服务能力遍及世界每一个大城市。我们经它的帮助,完成客户的组织及解决经济财务上的需求。”万国宝通银行驻香港副总裁兼行长白礼士(KentdeM.Price)亦表示:“利丰是有创造性及时刻在发展和扩大中之商务机构,故本银行与之合作特别感兴趣,而它对银行服务之需求亦永远不同。”“

在香港初期,利丰仍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在香港收购竹器、藤器及酸枝家具,与怡和洋行、天祥洋行等外资公司做生意。据李冯丽华回忆,当时利丰的生意比广州时代还要好。这一时期,冯汉柱的商业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筹谋有方,经营得法,香港利丰很快便走上业务轨道。后来,冯汉柱每当回顾起那些艰苦的日子时,总忍不住为自己所取得的成就自豪。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军队切断了对英国、澳大利亚及北美地区的货物供应。时局反而促进了香港不少商行的发展,利丰也是其中一家。当时,香港的外销畅旺,尤其是输往英国的港制手电筒成为最畅销货品之一。战时英国因经常受到敌机空袭,需要实施灯火管制,停电的情况非常普遍,对手电筒的需求极为殷切。利丰除了向各大电筒厂大量购销外,还专门在香港开设了一家制造工厂——域多利电筒制造有限公司(TheVictoriaTorchManufacturingCo.,Ltd.)。域多利电筒厂虽然规模较大,日夜赶工,生产数以百万计的压缩金属电筒外壳,但仍无法满足英国客户的需求。为确保产品能够打进英国市场,利丰特地订购加拿大、英国的铁板和黄铜片,并取得香港政府发给该货输英的进口特惠税证件,免除销英进口税。这一役,利丰赚取了一笔可观的利润,奠定了利丰香港分行溢利的基础,并利用部分溢利投资于香港地产。

利丰逐步在香港建立了稳固基础,业务范围扩大到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数省。1941年,冯汉柱先生与李佩瑶女士结婚,他们到北方的海滨胜地山东青岛度蜜月。青岛绮丽的风光暂时舒缓了冯汉柱紧张的神经,这对新婚夫妻原本打算在青岛多逗留一个星期,但突然从报章上获悉日本侵略军已做好战略部署,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迫在眉睫。冯汉柱当机立断缩短旅程,飞往上海,刚好赶上乘坐最后一班太古的”蓝烟囱“客轮返回香港。

香港沦陷与冯柏燎病逝广州

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队偷袭美国珍珠港,同时占领上海租界,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这一天,日本空军空袭香港,在港岛中环金钟兵房投下第一枚炸弹,随后日军12架轰炸机在36架战斗机的掩护下袭击香港启德机场,机场上5架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及8架民用飞机被全部击毁,太古船坞、印度军营以及九龙城附近民居等地也先后中弹,香港陷入一片火海中。同时,日军在深圳河上架设浮桥,从陆路向香港发起进攻,12月13日占领九龙半岛。在对英军劝降未果之后,日军对香港岛进行狂轰滥炸,随后登陆港岛,于12月25日即圣诞节攻占整个香港,港督杨慕琦投降。短短18天的战争中,香港居民不仅遭受惨重伤亡,而且大量的商店、房屋被炸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