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在中国,谁是首富(9)

中国首富报告 作者:杜博奇


不过,社会对富豪的关注恐怕还停留在“猎奇”阶段。很长时间内,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富豪生活的奢华,以及美女、香车、豪宅,而非其成功的路径。喧哗热闹,不过是民粹主义寻求刺激的变相。

任何外来事物的移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曲折、漫长的接受过程,直至最后与大环境融为一体。对于富豪自身的反应,无论是刚开始的排斥,抑或是后来的迎合,都是喧哗的表现——恰恰从两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商业的不成熟。事物非好即坏,缺乏独立判断力,走极端、随大流,正是中国企业家身上的通病。

曲折前进

如果说2001年对富豪榜态度的陡然转变是财富狂热的前奏,那么随后发生的剧变则是对肤浅喧闹的惩罚。

从2002年开始,一份关于富豪偷税的调查报告广为传播。当人们谈论富人时,“偷税漏税”、“为富不仁”成为应用最多的词汇。伴随着激烈声讨,各种不利数据都指向他们,富豪非正常死亡、下课、入狱,牵出一条条“大鱼”。“权贵资本”遭遇质疑。一时间,企业界噤若寒蝉,富豪们又开始变得保守起来,极尽低调隐忍之能事。甚至有人对制作财富榜的胡润发出恐吓,希望不要把自己列到榜单上。

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曲折前进。过了这一阵,风波平息,很快又有人不安分起来,财富话题渐渐变得平常。及至后来,《福布斯》、《新财富》中国富豪榜先后出炉,上榜人数暴增,并衍生出房地产、医药、金融等众多分榜。当富豪接二连三地落马,民意肆无忌惮,谈资日益丰富之时,舆论反而出奇平静。

在中国行走多年,胡润曾亲眼见过段永平股票账户中的数额,也曾和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促膝长谈。2008年,张茵当选中国首富。当她站在聚光灯下,坦然面对万千记者时,胡润依稀记得2003年她第一次上榜时的遮遮掩掩。

时间倏然而逝。当社会、公众、富豪都可以冷静对待、泰然处之时,商业世界越发透出从容温润的光华。站在历史尽头回望,挣扎与伤痛相生相伴,喧哗熙攘,好不热闹,分明是为成长付出的代价。

中国人背负的历史过于沉重,总是在患得患失中不得安宁。数年间,从嗤之以鼻到百般作态,再到投怀送抱,最后安之若素。富豪榜令无数人对其既爱又恨,既欢喜又害怕,恰恰暗合了环境变迁的大趋势。

然而,假如真有一天,富豪榜不再牵动人们的神经,恐怕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