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破解首富商业密码(2)

中国首富报告 作者:杜博奇


然而,世界变了,一切都令人始料未及。接下来的一年,杨惠妍的财富迅速缩水,强盛的荣家也黯然走下神坛。古老传统在现实的挑战下不断挣扎,以家族为纽带的财富结盟还在维持最后的颜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成长路径和成名方式,最明智的选择莫过于相机而动、顺势而为。家族企业不断涌现时,现代化管理也悄然出现,职业经理人制落地开花。超越宗族血脉的理性在一些企业内发酵酝酿,微露曙光。

2009年,“技术狂人”王传福登顶中国首富,制造业回归富豪榜。抱团成长的朱孟依家族、许荣茂家族和杨惠妍家族在房地产领域披荆斩棘,命运随时局变幻。而数年前友好分家的刘氏兄弟已然跳出牢笼。从希望集团衍生出来的东方希望、新希望划江而治,各自在南北经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几年下来,刘永好、刘永行兄弟交替成为四川首富,几乎从未落选十大富豪之列,可见分家之成功。然而,看似高明的举措实际上不过是妥协于环境的结果,即便出于自愿,终究无法避免千年沉疴而兀自隐隐作痛。

商业语境下,富豪首先是逐利的商人,然后才是重行的企业家。企业家讲求规模、效率和品质,商人注重市场、利润和财富。由此,中国企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经营管理上向现代企业靠拢;另一方面,利益分配、财富传承极尽保守。两种力量互相博弈,导致中国可以诞生多如牛毛的富豪,却注定无法出现震撼世界的企业,这不正是“中国制造”的囚徒困境吗?

10年财富流转,有人突然崛起,有人迅速坠落,有人沉浮升降,还有人四平八稳,几无传闻。当人们谈论起富豪,总是难掩心中好奇,欲求究竟。但他们身上已贴了过多标签,并常被媒体舆论左右,使得原本扑朔迷离的传闻更是迷雾四起,难见真身。

很多富豪也乐于制造玄机,其中不乏自我包装的高手,尤以第一代富豪为甚。他们大多出身贫苦,所受教育有限,但头脑灵光,有城府,深知名号之重要。及至事业成功,有人进入课堂,有人进入殿堂,身份亦随之更换,不是硕士、博士,就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虚名扶摇而上,令人应接不暇。

然而,纵使变化万千,总有蛛丝马迹可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梳理那些别具一格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时代变迁、产业转移、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之外,无形之手一张一合,上下起舞。

一方首富,通常有政治头衔,最不济也是工商联副主席。作为社会名人,难以推卸社会责任。加之门下企业常是纳税大户、就业门路,事关国计民生,注定不能草率行事。许多富豪冒天下之大不韪,编制神话,最后马失前蹄,葬身于亲手设计的牢笼,就是过不了狂傲自大这一关。

是非成败

成功虽属不易,却并非偶然,且常常眷顾智者。所谓智者,体现在商业上便是那些知进退、明荣辱的先行者。他们既超脱又入世,高调但不张扬,低调而不沉默,懂得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常能规避风险。

2001年,刘永好公然承认首富头衔,中国富豪首次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公众。这个时间正是民营经济活跃周期的高点,引起众多企业家共鸣。一年后,社会矛盾激化,打击“权贵资本”,形势陡转急下,民营企业家纷纷归于平寂。不知收敛的东北富豪杨斌、仰融先后落马、出逃。

改革开放在左冲右突中磕绊前行。商业人物的命运随之颠簸,当经济快车道加速,只有那些提前系上安全带的乘客才可避免被甩出窗外。一旦转过弯,下一个周期到来之前,便可安枕无忧。

2004年,在宏观调控之下,铁本掌门人戴国芳悲壮地倒下。假若时间再拖久一些,等长江边上的庞大项目建成,草根出身的戴国芳或许将成为中国首富。但历史没给他这个机会。国进民退的大潮暗涌,唐万新、顾雏军、孙宏斌、宋如华等富豪先后出事,企业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派肃杀。

历史的无情总是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政策时紧时松,形势时好时坏,经济震荡,商业循环,繁华与落寞如四时往复,交替上演。置身其间,唯有顺应而非逆行,才可能度过一轮又一轮寒冬,达至大成。正是在强烈的外痛与不断内省中,商业精神逐渐强大,风雨无阻。而脱胎于宏大时代背景下的生命个体尽管渺小,但并不卑微。他们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的推动者和见证者。梳理这些形态迥异的人生轨迹,不仅可以洞察当下的处境,更能明晰未来的去向。

这不是一条平整顺畅的道路。从僵硬、不开化,到四面出击、随波逐流,再到回归与坚守,得与失、生与死、冷和热,瞬息万变间,中国商业浴火蜕变。尽管并不轻松,富豪们却愈发从容。时空交错,缓缓打开的财富图谱上,灵魂在拍手作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