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破解首富商业密码(111)

中国首富报告 作者:杜博奇


潘石屹海南“淘金”的经历与陈丽华颇为相似。海南地产热时,潘石屹与冯仑等人借钱在海口买下8栋别墅,稍微装修一下,倒手净赚了300万元,掘得人生第一桶金。靠这笔钱拿地,做大盘口。同一时期,张兴民也盯上房地产,他用做贸易赚到的钱在海南开发楼盘,轻松实现资本升值。此外,前面提到的黄光裕、李晓华等人也是在小有积累后,靠房地产生意增加财富。

总体来说,富豪起家可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市场派,靠本本分分生意积累发迹,成名蛰伏时间较久,如任正非、鲁冠球、刘永好、张茵、王传福等;第二类是贸易派,走政策擦边球迅速起家,其中不乏“灰色”成分,藏匿了大批黑马富豪和落马富豪,如黄光裕、唐万新、仰融等人;第三类是资本派,借助外部资本创业,利用资本市场迅速放大财富,如施正荣、李彦宏、张朝阳等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商业环境不断优化改善,创业空间迅速收缩,前两种起家方式将面临挑战。而第三类借力打力将获得白手起家者的青睐,并有可能缔造大批年轻富豪,但它的弊端还未得到足够的认识与重视。

6、有钱人到底喜欢干什么

商海如一台巨大的机器,把各色人等吸纳进去,梳理、筛选、扬弃。最终,有些人被无情甩出,留下者也随波逐流,在江湖中沉浮、飘零,身不由己。只是,随岁月磨洗,他们的个人志趣展露出来,五花八门,颇能吸引一些眼球,有时候甚至可以影响商业机器的正常运转。

个体与环境矛盾统一,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作为生命个体,富豪也像普通人那样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特殊嗜好。另一方面,他们掌管偌大企业,一个不经意的决策就可能左右市场风向,乃至影响许多人的生活。而一旦与企业管理产生关联,纯属私人的兴趣喜好就脱离个体范畴,上升到更高级的层面,常常会因此改变企业的运行轨迹。成名富豪中,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

江湖情结

平常人眼中的富豪,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讲排场、爱面子、有控制欲,凡事讲求声势。具体表现是喜欢一切规模宏大和外表奢华的事物,尤其对足球运动情有独钟,很多富豪就拥有自己的足球俱乐部。二是重视文化教育,乐于捐资助教,舍得花钱培养后辈,本身也拥有多个学历,但大多是成名后获得。此外,有人喜好收藏,也有人写书、出书。最后一点,宗族意识深厚,特别看重血脉传承,极力维护家长的尊严与权威,不喜外部势力插足内部事务,排斥现代管理制度。以上几个方面多与其出身背景、成长环境有关,带有深厚的时代烙印和个人色彩,归结起来便是三种情结:江湖情结、文化情结和家族情结。

江湖情结是中国企业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尤其以第一代企业家最为浓烈。他们大多出身草莽,从小在市井中摸爬滚打,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因为有头脑、有手段,底下渐渐聚集起一批跟随者。作为“带头大哥”,他们既善于笼络人心,又精于打理各界关系,游走于江湖和官场之间,大有“黑白通吃”的气魄。而正是凭借这种特殊的方式,他们得以最先从市场中冲杀出来,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不过,这也给他们的发迹史增添了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色彩。

这些人的江湖习性和帮派观念根深蒂固,即便成名之后,仍不免流露出来。牟其中或许是最具江湖情结的一位商业大佬。关于他的故事,冯仑在《野蛮生长》一书中有过记录:“南德有一些江湖的习气,来来往往的人都跟行走江湖的一样。老牟被判过一次死刑,坐过两次牢,算是大难不死。这一传奇经历吸引了很多江湖上的人来找他,很多人素不相识,纯粹慕名而来,来了以后,就跟过去江湖上一样,一拱手一抱拳,就可以在这儿吃喝。”

由此可见,牟其中颇有一些“及时雨”的风范,这样的人很能在民间引起关注。牟其中做成换飞机生意后,许多人慕名而来,冯仑就是其中之一。冯仑最初是做秘书,因为办成了一件棘手的难事而受到重用。他看到“老牟50多岁了在香山吃饭时还会为了一个凳子一拳把人家的嘴打得缝了5针,在街头看见别人打架他就兴奋地喊‘打啊!打啊’”,认定此人“流氓无产阶级的习气和土匪的劲头”无药可治,南德集团行将坏死,遂与准备“兵谏”的王功权等人撤出。

第一代企业家多倾向于帮派结盟的方式管理企业,带有很强的“匪气”。这实际上是出身、教育等因素的产物,即便事业小成也注定不能长久。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企业在赚到一些钱后很快散伙,分家各干各的,很多就是基于这种心理。这也正是民营企业难以长大的原因之一。回到牟其中的案例上来,他的个人魅力与性格缺陷同样显而易见,前者为南德招来大批能人,而后者则让手下人厌恶弃绝,乃至众叛亲离。放大来看,处于夹缝年代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往往通过江湖手段走红,但不能与时俱进地改进管理,使得他们遽生遽灭,成为过眼云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