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定价权博弈 作者:祝继高


从铁矿石、石油到稀土,在全球“定价权”方面,中国最失败的不仅是在对原材料有着绝对需求时,我们没有定价权,甚至于在中国垄断的部分上游资源领域,我们仍没有定价权。

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多年来受制于三大矿山,不得不为铁矿石价格的连年飙涨买单。统计显示,中国2009年占全国总产量80%的71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10%左右,利润却同比下降,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而国际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公司依赖铁矿石涨价,仅2009年下半年就实现净利润61亿美元,同比增长。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近90%,但这些稀有资源却连年低价出口,卖出的“泥巴”价从没有体现出中国应有的主导,反而因为恶意竞争互相压价。

2010年10月“加钾收购局”尘埃落定,必和必拓铩羽而归;加钾股价暴涨,获得充裕资金;中化收获了一份长达三年的钾肥进口协议,但这份中化与加钾签订的三年315万吨的合同,其三年进口价格分别为每吨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而中化与白俄罗斯钾肥联合体签订的2010年年度协议价是350美元。

当所有人都在为加钾最终能否落入必和必拓之手而担忧时,加钾却通过中化将一批高价的钾肥“倾销”到了中国。

从进口到出口,从石油、铁矿石、稀土到玉米、棉花、大豆,再到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中国缺乏国际贸易定价权的现象极为广泛,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

这让商务部也不得不直言:“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

截至2010年,仅中国的2 500多所大学中,就有80%订购了爱思唯尔数据库,每年高校组团购买爱思唯尔产品的经费达2 600万美元,而中国科学院系统每年购买爱思唯尔产品的经费为600多万美元。这几乎是这两个系统外刊订阅经费的40%~60%。爱思唯尔却在2007年平均提价16%的情况下继续在2010年高喊涨价18%。这一持续的涨价已经超过各高校的忍耐限度,但是爱思唯尔依然有底气坚持自己的定价。

…………

以上最终形成了中国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上的怪现象,就是所谓的做买方时“越贵越买”、“越买越贵”,做卖方时“越卖越贱”、“越贱越卖”。按理说,大买主或大卖主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价格走势,但中国却没有那么幸运,如果那叫作幸运的话。

鉴于上述怪现象,本书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了探讨,针对不同商品类别独立成章深入分析,找出了相应的具体原因,提出了长期对策,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简述了化危机为转机的观点。

总的来说,“定价权”的取得会比较艰苦和漫长,涉及国际货币体系、政府作用、经济贸易、金融市场、企业管理等领域,它是由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定价权”往往与国际货币体系关系很大,价格是以某种国际货币为准来定的,所以要取得“定价权”,人民币就得加快成为国际货币。而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为此提供了条件,当前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当然,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政府也在努力推动中,本书具体章节中将不作详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