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奖项(17)

艺术世界中的7天 作者:(美)萨拉·桑顿


一个女受害者说:“我喜欢展示我自己。”她参加了《改头换面》整容手术真人秀节目,现在饱受并发症的折磨。

一个男受害者说:“艺术跟对话一样,这件作品是一种很好的对话形式。”他的儿子参加了《愤怒的驯兽师》节目,但他儿子是自闭症患者,在节目中表现极差,因此大家都强烈地谴责他不应该让儿子去参加这个节目。

被变性人恶心得半死的那个小伙子说:“这就是特纳奖的精神。人人都可以参与艺术。”

德国的一名电视台记者问柯林斯:“你的这部片子真的算艺术吗?”

柯林斯瞪着镜头说:“如果我这部片子不算艺术,那么我要问,你这算是新闻吗?”

摄影师从摄像机后面露出头来嚷道:“不带这么反问的!”

柯林斯的作品的确不像艺术。记者都走了之后,我跟他探讨了这个问题。他的解释是:第一,他的作品主要是想批判一些东西,因此有时候会故意削弱美学上的表现力度;第二,他坚持认为,作品的真实样子与别人预想的样子反差越大,作品就越震撼。他说:“当你不敢相信你亲眼看到的东西的时候,那是最美妙的时刻。我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时刻,我觉得艺术作品使人感到惶恐不安、心惊肉跳的这种本质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三天后,即颁奖典礼之前的星期六的晚上,第四频道播出了泰特制作的半个小时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特纳奖的挑战》。节目中,四名辩论者,包括两个学生、一个会计师和一个艺术教师,向公众介绍他们对四名候选人作品的理解。他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四个参与辩论的人是从几百名“试镜者”中海选出来的,他们参观泰特美术馆特纳奖提名艺术家预展的时候,在“特纳奖录像厅”内说出了他们对作品的评价,主办方把他们的评价录下来,从中挑选出参加电视辩论赛的选手。(泰特认为自己涉猎十分广泛。他们有全套的录像设备,还配备了专门的编辑、制作团队,他们的摄影师整天拿着摄像机在外面到处拍。)节目中,一个辩论选手说,在他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他明白了艺术不应该只愉悦人们的眼睛,而是应该启迪人们的心智。最后,米里亚姆·劳埃德埃文斯(Miriam Lloyd-Evans)获得了这场电视辩论赛的冠军。这个女孩21岁,是艺术史专业的学生,能说会道,妙语连珠。她获得胜利的关键是当场给柯林斯的真人秀节目受害者热线打电话,问柯林斯是否想听听她参加《特纳奖的挑战》电视真人秀节目的遭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