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乌帽子山麓的牧场(1)

千曲川风情 作者:(日)岛崎藤村


水彩画家B君从欧美漫游回来之后,在故乡根津村新筑了画室。以前,到我们学校教课的是水彩画家M君。M君画了不少信州的风景。过了一年就回东京了。现在B君继他之后教学生绘画。B君创作之余,每周从根津村到小诸来上课。

星期六,我打算访问这位画家,从小诸乘火车到田中,然后走上七八里光景便登上小县的斜坡。

根津村有个在我们学校毕业的青年O。他曾说要报考士兵学校,却过早地成为一名独立的农民。他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好。我路过O家时,见到了他的母亲和姐姐。O的母亲是一位体格高大而肥满的妇女,红润润的面颊给人朴素的快感。千曲川沿岸的妇女都很会劳动,因此显得气象非凡。你看惯了城里的妇女,这里的情况恐怕很难想象吧。在这地方,我曾遇到过颇有些野蛮气的女人,O的母亲却不像那般粗鄙。反正,这妇女的身体强健得令人吃惊。O的姐姐也有一双女人特有的勤劳的双手。

我在B君和他的邻里的邀请下,到根津去转了转。听说这邻人就是B君小学时代的朋友。从这个大斜坡上可以尽情眺望山野风景的全貌,还可以看见千曲川的河水打遥远的谷底流过。

我们沿着村头的田间小路,来到新叶成荫的白杨树下。河谷里长满了鬼芹菜等有毒的茂草。在小山麓选了块地方,三个人把双脚伸展在草地上。这时,B君的朋友打开随身带来的烧酒。草地的酒宴前边,不时有青年女子结伴走过,她们是去割草的。

“咱俩曾在这里打过猎,一同痛饮过半日呢。”B君的朋友若有所思地说。

“那已是五年前的事啦。”经这么一说,B君也想起了到西洋留学以前的事情来了。

B君掏出写生本,照着杨树灰色的树干和随风飘动的柔嫩的绿叶,一边写生,一面谈话。这位画家哪怕出外散一会儿步,也随身带着写生本儿。

第二天,我和B君两人直奔乌帽子山麓而去。我打算到牧场去,B君说,他也想顺便去写生,一道去吧。所以那天晚上我倒成了累赘。本来,从这座村子到牧场,必须攀登十多里的山路,没有个向导,那地方我简直不能去。

夏天的山峦 山鹡鸰 ,单单听到这样的词儿,你就会想象到我们所走的山路的情景了。一种贫脊的火山灰土壤干得成了灰。踏着这种土,分开杂木林间的一条小路走着,在一片微微发黄的嫩叶的凉荫下,我们遇到旅行的商人。

越走山越深了。山鸽在啼叫。B君边走边讲起到飞旅行的故事。他说有一种鸣声如呼叫“十一”的鸟,听了颇感凄凉。“十一 十一 ”B君逐渐尖着嗓子,学起那些飞越山谷的鸟叫来了。不觉间,我们已站在山冈上了。

你想象一下这山冈上的情景吧:到处生长着美丽的花草;银铃般的花朵儿垂挂着;初夏的阳光充溢着山间。我们未曾想到,那香气袭人的山谷百合原来生长在这样一些地方。B君在西洋时听说过这种花儿,他也知道北海道和浅间山脉一带有,因为太多了,没有心思采集。我俩伸展着腿,睡在草丛中,简直是花的裀褥啊!爱花的B君说,山谷百合又名君影草,意味着“幸福的归来”。

同谈吐风雅的美术家一起到牧场去,一路上我毫无倦意。山冈上随处开满了杜鹃花。据说牛不吃这种花,所以生长得十分繁茂。

这广阔的高原据说走一圈儿就有十五六里,如今,它的一部分映入我们眼中了。牛群出现了,不知为什么,有的牛正朝着我们这里奔突。从这些放着的牛群旁走过,对我这个不太习惯的人来说,总有些胆战心惊。我们快步向牧人的住居走去。

牧人的小屋位于谷底那块地方。去之前,我们遇到了正在山溪间饮水的牛犊和采摘蕨菜的孩子。为了不使牛跑来把门撞破,小屋周围设了栅栏。年老的牧人住在里头。贫瘠的田地似乎也是这位老爷子开垦的。在这座破旧的小屋内,牧人为我们烧了开水,沏了茶。

墙上挂着“山猫袋”,里面装着锯、砍刀和镰刀等东西。牧人对我们远道来深山里访问似乎很高兴,他对我们讲述了养牛的经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