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年群(1)

千曲川风情 作者:(日)岛崎藤村


从学校归来,在跨过铁道叉路口的石垣下,我遇到了一群少年。这些孩子拖着两条黑糊糊的鼻涕,穿着草鞋,其中也有光着脚踩在土上的。“小子!”“你这个家伙!”他们不怕抓破对方的脸,在玩摔跤的游戏。

每个孩子都像演员,看我站在那里瞧着他们,孩子们更加起劲了。有的逞能登上危险的石垣,有的在下边喊道:“会摔伤的!”其中有个矮小的孩子,我问他几岁了,“哎,五岁啦。”那孩子答道。

磨房那边,传来另一群孩子的声音。正在玩耍的孩子中,有的听到喊声立即跑了出来。

“来吧,这家伙,拉住我的手!”哥哥模样的孩子迅速伸出手来帮助年小的孩子。

“呶,给你米吃。”有个孩子说罢,拔下一把草冷不丁儿往同伴的嘴里塞。对方也不示弱,虽未说什么“等着瞧”一类的话,也叫了声:“你这个家伙!”

“混蛋!”这一方轻蔑地骂道。

“什么?你这家伙!”对方拾起石子投过来了。

“讨厌,讨厌!”一个孩子笑着逃了,另一个孩子拿着棍棒追赶。也有的背着婴儿在后头紧追。

你瞧,我每天到学校上课,每天都能看到这种情景。有时我还看到,大人举起石头,瞄准孩子叫道:“小子,看我砸死你!”你知道吗,这正是大人和孩子之间那种边说边笑、天真无邪的语言啊。

在东京下町 空气中成长的你,看到这种情况会说些什么呢?一定觉得野蛮吧?其实,你要知道,正是这种野蛮能给疲倦的旅人以官能上的刺激,从而增加些生气。

指东京台东、中央、江东等庶民阶层居住的商业区。

麦?田

青青的原野上,弥漫着蒸汽般的光芒。远近的田埂上,树木都吐出了鲜活的嫩芽。叫天子和麻雀的鸣声交混在一起,还可以听到芦花鸟尖厉的嗓音。

在火山麓的大斜坡上耕作的田地,全用石垣支撑起来。此时,这些石垣盖满了杂草的叶子。和石垣一样司空见惯的是众多的柿树,走过柿树微黄而透明的青荫,心情十分舒畅。

小诸市就是在这片斜坡上,顺着北国古道的两侧发展起来的狭长的市镇。本町和荒町以光岳寺为分界,左右曲曲折折,主要是商家的地盘,两端分别和市町及与良町相连接。我从本町的后街出来,越过相生町那条和车站同时开辟的道路,再穿过残留着古老士族宅邸的袋町,来到田圃旁的小路。

走到这里,就可以看到那些邻接荒町和与良町的家家户户的屋顶,白墙、土壁都掩映在绿叶丛中。

一个汉子干活累了,伸展着满是泥土的双腿,仰面朝天地躺在田块旁边的草地上。青麦的穗子刚熟成黄绿色,萝卜开着繁密的白花。我打石垣和草堤间通过,在布满石子的小道上行走。不一会儿,来到靠近与良町的麦田里。

小鹰在我头上飞舞。我找了一片生长着青草的地方,一边嗅着泥土的气息,一边躺着。饱浸着水蒸气的风吹来,麦穗和麦穗互相摩擦,发出私语般的声音。这当儿,一个农民在田里耥苗,铁锹不断发出声响来 侧耳静听,传来沉落向谷底的细流的响声。从这响声里,我想象到被河水冲刷的沙子。这声音我听了好一会儿。但是,我总不能像野鼠一样,独自在草丛里长久地待下去。那微阴呈乳白色、但却发出光亮的天空,使我的心情生厌了。自然,对于我来说,无论如何是不能长久熟视下去的 我真想逃回家去了。

于是,我又站起来了。温润的风掠过麦田,我的头发被吹得盖住了额头。我重新戴好帽子,蹓跶起来。

地里有孩子玩耍。有的妇女戴着手套,扎着浅黄的背带,露着腕子在劳作。长着青草的田埂上,吃奶的婴孩在睡觉。忽然,孩子醒来哭了,年轻的妈妈撂下铁锹跑了过去。于是,就在地里让孩子抓摸她那垂着两个硕大乳房的胸怀。我像面对一幅风俗画一般,站在那里,对这一对母子瞧了一会儿。一个老婆子在草堤上割了一捆杂草背走了。

我在与良町后街碰到了下田劳动的K君。K君是个子矮小、性格活泼的人。他虽然刚刚娶了年轻的媳妇,当地人已把他当成建设新时代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