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闲说洋气

时光带不走优雅 作者:梁艳


1-02

前不久,国内新生代当红女主播柳岩在台湾《康熙来了》节目中夸小S洋气,却惹得一阵冷场。小S更是一脸疑惑:“羊气,什么羊?是说我像绵羊? ”实际上,不解洋气为何物的人在国内也不少。虽不至于像小S那般与羊混为一谈,但也多懵懵懂懂。

很久以来,国人就喜欢用“洋”代表与国外有关的事物。若从社会风尚和社会心理角度看,其实是有包含国人普遍存在的赶时髦心态和崇洋价值倾向的。百度字典说,洋气是俗气的反义词,指现代人穿着得时髦,打扮得时尚,也指很西方化的一种气质。为说得更明白,我又进一步查了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本以为近代才有的“洋气”早在200多年前的道光年间就存在了,一本名叫《虫鸣漫录》的书中就记载说:“凡物稍饰观,人稍轩昂,皆曰洋气。”

个人而论,对“洋气”一词是没什么好印象的,甚至有些恐惧。细究起来,全仰仗青少年时代的购物经历。那时候只要我去买衣服,售货员都会一脸真诚充满赞赏地说:“真洋气!你穿这个真洋气!”也是奇了怪啦,曾经的我,一听“洋气”说,就像被催了眠。虽不明啥是洋气,也都心满意足喜巴滋儿乐不颠儿,乖乖掏出银两。

不夸张地说,青少年时代就是被“洋气”飘悠(飘扬忽悠)而过的。一直都没存下过钱和养成储蓄习惯,也跟三天两头被“洋气”催眠有直接关系。现在想想,真不得不佩服那些妙嘴生花,把死人说活的售货员,用当下流行语说:那是相当给力!看看从前青葱岁月、惨不忍睹的倩影留照,就那种土得掉渣儿的装束也叫“洋气”?估计像我这样的“洋气”受害者可以论车皮数,尤其在大连,一个唯恐被人说“不洋气”的“北方香港”城市。

后来发现,对“洋气”情有独钟的“洋气控”还真不只限大连人,单从那些发帖到各大论坛网站频频发问“怎么才能洋气”的网民地域就可见一斑了。而把洋气与肤色挂钩,问“皮肤黑怎么可以洋气”则算是“洋气控”最关心的问题啦。

坦率点说,我其实很不理解“洋气”为什么要与肤色有关系,是因为洋人多指白人,大家才认为洋气就得像白人一样白么?不错,“洋气”是有洋味儿,不土的意思,但是否“洋气”在我看来确是与肤色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还不如说与发色有关系靠谱呢。您想想呀,就算一肤如凝脂的“白”人,若穿着土里土气,举止土头土脑,再白也算不上“洋”呀!所以说,“洋气”这种味儿还真不是肤色和着装可以完全塑造出来的,得像腌菜、熏肉一样慢慢用诸如自信、笑容、文化、舞蹈、艺术类调料慢慢煨着、腌着和熏着。若是多穿些简约而不简单的衣服,多用些时尚而不时髦的配件,多梳些适合而不招摇的发型,多学些管用而不过激的搭配,“洋气”也不会太远。当然,正如古人认为女人媚态不是简单造诣而成一样,洋气也是“学则可学,教则不能”,如“若耳提而面命之,则愈说愈增其木强”。而如果能被具洋气之态的人朝夕熏陶,则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鹰变成鸠,形成气感。”

另外,千万别小看吐着泥土味的民族服装,若是用到好处真能“洋”得一塌糊涂。那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不是一说辞而已。不过,我倒真希望“洋气”能像“洋火”“洋皂”等“洋词儿”一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都快2012了,既然神马都是浮云,咱也让“洋气”飘走吧。只要穿出自我和风格,谁还在乎什么“洋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