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书摘(3)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作者:(日)夏目房之介


通过线条画出不同表情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线条固有的质感问题。例子请看山岸凉子《日出处天子》(日出処の天子,1980~1984年)的主人公厩户皇子。该作品是一部值得载入日本战后漫画史的名作,画的是圣德太子年轻时的故事。厩户皇子被塑造成一个具有超能力的阴谋家,一个生来背负着悲剧的人物。其人物造型微妙的魅力是整部作品最大的吸引力。

若选上几副厩户的表情放在一起来看,可以发现这些表情各不相同,以至于让人怀疑是否为同一个人。[图2-3]这一组画的是厩户少年时代的脸。一幅虽然充满中性美,但不知其在想什么,不动声色的表情令人心生畏惧;另一幅则像不动明王或兴福寺阿修罗像一样充满愤怒。但实际上这并非愤怒,而是他发挥超能力时气势迸发的表情。这里也是通过区别描绘眉毛和眼睛弯曲的程度,来刻画表情的差异。用向上弯曲的线来画笑眯眯但难以捉摸的表情,用向下弯曲的线来表达情绪的高涨。看得出是小细线间的位置关系在制造微妙的变化。而且嘴和鼻子的距离稍有不同也助成了这两种令人望而生畏的表情在本质上的区别。

再来看[图2-4]青年厩户的一组画像,有冷静沉着的表情、温柔的表情、苦闷的表情。在这里眉毛和眼睛同样被区分刻画得非常用心。因为人物本来就长着一张端庄冷峻的脸,所以这些感情起伏的变化看起来格外显眼。在这几张脸上,眼睛的大小、嘴的位置相当不同,很难认为是同一个人物;但因为作品上的约定,它们被视为同一个人物。比如厩户这个人物,发型和花草发饰成为他的重要符号。说起来就像汉字,即使写得潦草也知道是同一个汉字。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个约定,表情因为不能太过变形,可能就会变得更加单调。欧美的严肃漫画,因为不太对同一人物的脸做过度夸张,在看惯日本漫画的我们眼里,无论如何都显得单调。

是这些区分刻画的微妙表情作为厩户的人物造型,支持着作品故事的趣味性,而不是单靠情节有趣。山岸凉子这位漫画家的绘画个性,就寓于这些微妙刻画的、纤细而有力的线条中,这些线条的质感表现了作品的故事与主题。

表情因“笔”而异

这些表情是用圆笔画成的,这种笔适合描画细线。圆笔画出的线条纤细均匀,容易绘制微妙的短线和中性的感觉。虽说是漫画家的个性选择了画笔,但同时,画笔的种类和每个时代的流行也不无关系。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例如,手塚治虫的漫画最早流行的时候,一种叫响箭笔的普通钢笔尖是主流。后来到剧画流行的时候,能更粗犷地赋予线条强弱感的G笔变成主流。再往后大友克洋等人,用起了纤细稳重的圆笔而使其流行起来。最近则是一种叫迷你笔的,属于签字笔系列的漫画用笔正在流行。

这些画笔的流行与线条的质感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呢?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这个问题,我试着用各种笔临摹了厩户的脸[图2-5]。临摹时尽量体现各种用笔的特性,我想大家可以体会到每幅画给人的印象都有微妙的不同。

毛笔画的脸,线条的强弱变化过于温吞,感觉拖沓乏味。

响箭笔画的脸,线条中总觉得透出来一种温暖的柔和之感。

G笔画的脸,线条粗犷,0.2毫米的迷你笔画的脸,干涩中性的感觉太强,失去味道。

签字笔没有讨论价值,因为它画不出纤细的线条,表情显得呆板;不过,设计图似的简略感跃然纸上。

请大家再来注意每个鼻子的画法。鼻子的倾斜度以及鼻尖弯曲的角度和原作都不一样。这并不是因为我临摹时省了工夫,而是当我按照每种用笔运笔时,指头容易挥动的方式去作画,就成了这个样子。

像毛笔这种腰肢柔软的笔,只要稍稍上下提按笔尖,粗细就会发生变化,手指的一点力量就会使线条突然弯曲。所以尽管柔软,却会出现突然的强弱和弯曲。

用G笔画横线或竖线,粗细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如果像要把笔尖压扁似地使劲按着画,会画出钢笔中极粗的线条。只是它的变化没有毛笔那样滑顺,变化起来角度极为尖锐。

签字笔或迷你笔画的线条不太有变化,但是能够画出如设计图一般冷峻、均质、时尚的感觉。

此外,我还用圆笔和签字笔临摹了白土三平利用G笔特性创作的《忍者武艺帐 影丸传》(忍者武芸帳 影丸伝,1959~1962年)中的影丸[图2-6]。G笔画的原画与前面厩户的纤细形成对照,影丸的头发、眼睛上下线条的强弱、嘴角的顿笔之处都呈现出一种强有力的粗犷。

用圆笔画的影丸,因为根本就出不来那种强有力的感觉,所以犹如幽灵一般飘忽不定。要用这个形象去画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自然是行不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