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文摘(7)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作者:(日)夏目房之介


虽然是小众趣味,但总体上作为普通的娱乐作品,却能够尖端地描绘出这种对于时代和世界的疏离感,我认为这正是漫画的有趣之处。漫画这个领域已经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市场庞大而多样化,可以想见,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吾妻日出夫这样的漫画家成为可能。

吾妻漫画丝毫没有故作前卫、索然无趣之处。一方面,像藤子·F·不二雄的《机器猫》(ドラえもん)这样形式规范、叙事稳定的漫画作品形成了广大的市场,而另一方面,像吾妻漫画这样激进的小众范围的作品作为娱乐也能够成立。我认为这样的分布对于漫画是相当幸福的状态。

我想漫画能够发挥丰富的娱乐性并作为大众文化扎根,或许是因为激进的表现和规范的表现之间没有截然分离,而是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发展。正是因为有很多被批评家、漫画迷瞧不起的作品、处处雷同的类型化作品的存在,作为整体的漫画文化才能拥有充沛的活力。如果只评价“好漫画”、“优秀漫画”、“前卫漫画”,而排除“无聊的东西”,以这种心态来对待漫画的话,则无异于作茧自缚。

可以放心阅读的《机器猫》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评价《机器猫》这样的作品就非常重要。它决不是无聊的漫画,而是属于构成漫画庞大底部的类型漫画。

吾妻漫画和《机器猫》表现上的共通点在于它们的分格都非常规范易懂。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格子整齐有序地排开,读者在阅读故事时可以毫不费力地移动视线。与此相比,手塚治虫的漫画分格实际上更为复杂,更加充满实验性。

但吾妻漫画和《机器猫》表现上最大的区别在于一点:画事物、人物、表情和风景时,是画成不定形的不知所以的东西呢,还是与之相反,画成稳定牢固的世界?《机器猫》中的出场人物与吾妻漫画不同,都有一副喜怒哀乐非常鲜明的表情。笑就是笑,悲伤就是悲伤,生气就是生气,所有符号不存在任何疑问,读者大可以放心阅读。

与此相通,主人公居住的世界被画成一座时间仿佛停止的循规蹈矩的虚构城市。学校、家、商店、院子、还有放着水泥管的空地[图4-6],这些设定从1969年开始连载以来就几乎没有变化。出场人物的年纪总也长不大,而且他们一直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无论发生怎样离奇古怪的事件,最后肯定要回到原先的世界、野比大雄的家里。而大雄的房间总是收拾得格外地整洁利落,尽管主人的性格是那么的马大哈[图4-7]。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机器猫本身的造型是由若干个非常有安定感的圆形组合而成的。从机器猫的画像中将圆弧型的线和其他的线抽离出来分开放置,就会发现作者对它的描画是多么钟情于圆形[图4-8]。作者开先设定机器猫是一个长着耳朵的猫型机器人,但是看一看长着一对三角耳朵的机器猫,只因为长了耳朵,就显得非常平庸[图4-9]。如果从一开始它就是一只有耳朵的机器猫,那么还会受到低龄儿童们百看不厌的支持吗?没准儿会早早遭到抛弃。

机器猫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眼睛的位置比较高[图4-10]。通常面向低龄儿童的可爱角色,眼睛都画在脸部下方,就像儿童眼睛的位置一样。眼睛位于高处意味着是大人。这好像在暗示,机器猫不仅是大雄这班孩子们的玩伴,而且事实上还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理想大人,一个让人放心的保护者。也许漫画家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事实上却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一方面是像吾妻日出夫那样,对有如破坏情感与世界之间关系的表现方法的追求,另一方面是情感与世界像乌托邦一样稳定的《机器猫》的制作。这一现象实在是意味深长。

和《骷髅十三》一样,《机器猫》首次发表于1969年,而它最早的电视动画片于1973年开播。此后人气稳步上升。当初的小读者长大后的怀旧情绪使读者层不断扩大。如今在东亚各国它已经成为漫画的经典之作。《机器猫》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明显在于稳定的分格和绘画表现。就像战前的《流浪黑狗》一样,《机器猫》被认为有着可以安心阅读的结构。可以说它是支撑日本漫画文化基层的作品之一。

青年漫画和儿童漫画的扩大

《机器猫》诞生的时代,正如《骷髅十三》的登场所显示的,是一个漫画全面向青年剧画挺进的时代。过激的表现大行其道,漫画表现的框框一个个被突破。发挥排头兵作用的杂志有《周刊少年杂志》(週刊少年マガジン,1959年创刊)。《巨人之星》(巨人の星)、《小拳王》(あしたのジョー)、《无用之介》(無用ノ介)、《天才老爸》(天才バカボン)等划时代的作品相继连载,订阅的年龄层不断上升,乃至到了冠以“少年”已显然名不符实的地步。不久《少年杂志》在这一点上走到了头,遂改变编辑方针,但已经让人感觉到,从整体上讲,漫画过度青年化了,低龄读者群变得乏人问津。

在这样的时代,《机器猫》在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杂志上开始连载。也就是说,一边是急进的青年化在发展,一边是规范易懂的儿童漫画在呱呱落地。漫画按照读者层的顶端和底部两方面都在扩大的方式成长,从而形成现在这种从孩子到大人都在阅读漫画的状态。或许可以说《机器猫》曾是这样一部象征着其中一方读者壮大的作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