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领导者的条件(7)

坚守底线 作者:(日)稻盛和夫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这个人对工作、对公司是不是无比热爱,是不是具备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

如果缺乏上述精神,不管此人能力有多强,人品有多好,他都只会让企业丧失活力。同这种人要深入地交流,如果他无论如何也不理解公司的文化,那么应该考虑让他离开。这样处理有人或许觉得不近人情,但事实并非如此。勉强挽留那些眼光朝外的人,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幸。这样的人自有适合他的去处。

而对那些真正为公司着想,一心想要为公司作贡献,认真诚实地埋头工作的人,我比谁都珍惜。这样的人,不管公司发生什么事,也不管外界怎么引诱,他都稳如泰山,毫不动心:“我就喜欢这家公司。”在支撑企业这一城堡的石墙缝隙中,填进加固石墙的闪闪发光的小小的顽石,他们就愿意充当这样的角色。

有韧性、肯努力的人,通过长时期的工作,在磨炼了人格的同时,也提升了能力,到了晚年就会绽放大朵的鲜花——我想,所谓人生就是这样吧。

塾生的活跃是对我的鼓励

上面所说的,是我在盛和塾的讲话,以及有关经营问答方面的内容。让我最为高兴的是:能看到塾生们认真学习、坦诚接受的样子,听到塾生企业在学习后的实践中获得成果、推进事业发展的故事。

举例来说,在圣保罗的巴西盛和塾,有一位经营香蕉园的塾生。他13岁时就跟随父母移民去了巴西。在小学毕业前后就已经投入工作。经历长期的艰辛,开垦荒地,雇用当地人,办起了一个很大的农场。因为不懂经营,“害怕员工叛离,想批评他们,却又不敢批评”,“因为没有学问,上当受骗,买进了大批假农药”等等,经历过许多失败和烦恼。后来听到圣保罗有盛和塾,于是他穿着工作服,乘大巴(花了18个小时)一路颠簸,去参加盛和塾的活动。

但是,一看周围的人都是身着西装、大学毕业的绅士,他心理上很有压力,甚至想“下次再也不来了”。但好不容易才来到这里,还是想听听大家怎么说。同时,还把我的一部翻译成葡萄牙语的著作借了回去,结果受到很大的启示。他对我讲的话让我难以忘却。

“听到塾长讲,经营企业是为了让包括员工在内的周围人获得幸福。这句话打开了我前进的道路,我也要这么做。从这点出发,即使严厉训斥员工,因为严厉中传递着爱,员工也不会抵触。管理的要诀就这么简单。另外,包括采购物品的原则在内,我从塾长那里也学到了各种各样的经营要诀。如果当初没有遇到盛和塾,就没有我的今天。正因为托了盛和塾的福,我们才能发展成为巴西最大的农园。”

像他这样的塾生还有很多。每次听到他们的故事,我就会想:“把盛和塾坚持办下来真好!今后我还要继续加油!”从而再次下定决心。从塾生那里获得的能量,让我忘记了“奔波世界”的疲劳。

据统计,现在盛和塾塾生企业的员工人数,包括钟点工在内,约有87万人,销售额约27万亿日元。上市公司有68家,近期准备上市或在门面交易的所谓“上市预备军”企业也有很多。在严酷的经济环境中,盛和塾的塾生企业却取得了出色的业绩。我衷心祈愿,今后这些企业能更好地发展,担负起振兴日本经济未来的重任,为社会的繁荣作出贡献。

现在,比起出席别的集会,参加盛和塾的活动,让我感觉最为快乐。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通过盛和塾,为增强日本中小企业的活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