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守门员变成赌场庄家(2)

追逐高盛 作者:(美)苏珊·麦吉


总而言之,网景的成功上市为投机敞开了大门,堂而皇之地成了一种投资战略。华尔街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鼓励其买方客户关注一个相对高风险的投资业务。“我们从一个守门员角色变成了赌场里的发牌员,”吉尔曼继续评论道。他认为,在网景上市之前,华尔街一直是在服务其买方客户,以维护他们的财富为自己的职责;而现在风气已经完全改变了,华尔街变成了一个大赌场,在这里人们为了迅速创造财富而投机。“这是网景上市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启示,你可以仅仅因为买对了股票而一夜致富。这是多么不正确的一种认识啊,可是现在却成了所有人的信念。”吉尔曼说,“这是非常有腐蚀性的!”

网景上市仅仅是一个开始,之后的数年整个资本市场都充满了类似“戏剧性的精彩”,这一幕幕戏背后的导演就是华尔街。在网景之后,华尔街的投行把大大小小数百家互联网企业都推向了股票市场,这样做受益最多的就是华尔街自己,每一家公司上市,承销的投行就能赚取7%的服务费。因为网景的成功上市,大家一下子领悟到了一个轻松赚钱的超级法门。网景上市给投行带来的高额利润使得这些业界最优秀的银行家们从根本上忽视了网景招股书内长达二十多页的风险因素,他们带着这个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层东奔西走进行路演,以最大限度地激起买方的购买兴趣。 随着路演,大家对网景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预计的发行价不断地升高,有人预测发行价要高达每股12美元。买方甚至开始抢购网景股票,很快就吸引了普通大众的注意力。甚至有人打电话向网景公司询问:“上市到底意味着什么?”“网景公司准备拿出一部分股份来放到股市里公开交易,目的是募得一部分用于公司扩展的资金。”网景的接线员按照准备好的台词公事公办地回答。“到底什么是股市呢?”对方继续提问。还有人打电话给网景公司,说是听说在超市里已经有网景股票出售了,想询问更详细的情况。甚至还有人因为没能以每股24美元的发行价买到网景股票而致电网景,愤怒地威胁说要举报网景的内部交易。他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网景股票发行第一天就冲到了75美元的天文数字,第一天交易以58美元收盘。

表面的光鲜并没有给摩根士丹利内部带来太大的兴奋,尽管他们如此成功地运作了网景上市这样一个可以永留史册的项目。“内部开始有些反对的声音,有人开始提议要保守一些,说是整个公司包括其他部门都有一些声誉上的影响,没准会影响到其他部门的收益,”吉尔曼回忆道,“可是如果所有人都想买早期上市公司的股票,我们会因为声誉问题而选择不做吗?不可能!事实上没有人能抵制住这么大的诱惑,尤其是那么多对手都在旁边虎视眈眈的情况下。” 在网络泡沫充分膨胀的那一刻,吉尔曼深信公司上市融资过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根本就不是要提供最好的长期资金来源来帮助公司成长壮大,我们其实只是在帮助我们自己的投资人更快地变得更有钱。”在他看来,华尔街已经放弃金钱网络的买卖双方关系,而是在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其自身利益。

这种做法在过去的几年一直势头不减,而且扩展到多种产品中,其中包括高风险公司债券和担保债务凭证,即将那些低信用级别借款人的住房贷款重新打包变成有价证券来卖。购买者自己承担后果——华尔街把丑话说在了前头。“20年或是18年前,在华尔街上,如果有人向我们展示一个不良产品,我们会很生气,我们会直接大声地跟他们说,‘把这些怪主意都收回去,千万不要让我们再见到它’。”斯科特·阿梅罗回忆道。阿梅罗是贝莱德集团的基金经理,而贝莱德集团是著名的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市场里的大买家。“一开始我们还花时间来解释,为什么这些是不好的金融产品,在哪些方面太冒险了,或是哪些地方设计不得当。”但最终,阿梅罗发现他没法总是这么详细地提供反馈,或者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允许他说太多,或者是那些银行家们对于贝莱德的担忧也无能为力,毕竟还有那么多人等着要买呢。阿梅罗能做的也就是不买进不良产品。贝莱德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拉里·芬克当时担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2009年高调地对华尔街表达了他的愤怒,他批评华尔街摒弃他们传统看门人的角色,不再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地选择可行且优秀的金融产品推荐给买方。芬克告诉《金融时报》的记者,过去,像贝莱德这样的公司可以完全信赖华尔街,因为“华尔街就像是金融市场上的警卫”一样,会过滤掉劣质产品。“而现在,反倒是买方的公司和机构在小心翼翼地维护这个市场的完整性。”芬克非常恼怒地评论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