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华尔街的转变是从“头”开始的(3)

追逐高盛 作者:(美)苏珊·麦吉


渐渐的,华尔街推出的新产品只是为了满足发行银行自己或华尔街上其他机构(例如对冲基金)的需求,而这些机构也就是这种产品的大买家。大多数共同基金都是不愿意碰这些产品的,与传统债券不同,这些新产品通常对发行方的信用级别没有任何要求。甚至有一些极端的案例,债券发行公司可以选择发行一个新的债务证券用来支付前一个债券的定期利息,就是所谓的实物支付期权,这种产品对于共同基金的投资经理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事实上,在2008年年中,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就已经预测说,投资在这种证券上的投资人,投入的每一美元大概只能收回10美分。)到了现在,批评家又开始讨论,像担保债务凭证这样的高杠杆产品既然是专门针对对冲基金的,那有没有实际影响到普通大众的投资呢?其实在2007年年初,贝尔斯登和其他的投资银行开始把那些最次等的担保债务凭证产品打包成专门针对普通大众的理财产品,因为它们知道对金融市场不甚了解的普通大众会忽视产品介绍书里的风险信号。

与此同时,像阿里卡莱这样的共同基金经理人发现,越来越多他们想投资的传统产品都慢慢地被这群华尔街新势力抢走了。阿里卡莱回忆说:“有一家公司,我们持有他们大量股票,从数字上来说,我们是其第三大股东,而且我们对其股票是采取长期持有策略,至少持有了四五年之久,后来这家公司进行后续融资,他们明确表达了希望我们参与。可是最终的结果是,我们接到承销商打来的电话,说是恭喜我们,我们可以购进后续融资总额的6%。这时候,你就已经心知肚明了,这些投资银行的人在耍花招,那么大的好处怎么会落在我们头上呢?”

阿里卡莱非常生气,尽管他们有直接影响力,却没有能够买到足够的份额。“可是到了后来,我看到认购表里排名前十的居然全是对冲基金的名字。你还能有什么办法呢?!投行这么做只是为了迎合对冲基金,它们完全不在乎发行企业的利益。这些对冲基金能持有股票多久?四天?四个星期?他们就是专业的炒作者,根本不会长期持有!大家都心知肚明,又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些银行来说,如果它们不这么做,这些对冲基金就会威胁说不再和它们做生意,要把所有的生意都转到雷曼兄弟那里去。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投资银行会怎么做呢?更何况,如果它们满足了对冲基金的要求,买进卖出,每次交易它们都能收取大额佣金,投资银行又何乐而不为呢?!”阿里卡莱咬牙切齿地发表了以上评论。

彼得·布兰顿在投行的企业客户服务部工作,主要负责股票和债券的承销,很快布兰顿发现他的客户对投行战略改变的这种趋势是非常不满的。通常他不得不给他的客户带来坏消息,即使企业不想让对冲基金成为它们最大的持股人,而布兰顿作为一个小小的投行工作人员对此确实是无计可施的。布兰顿说:“我们的客户通常让我们去找长线持有的投资人来认购股票,诸如共同基金或养老基金。但是对冲基金总有办法挤进来,大量买进股票,这就是现实情况,我也无可奈何。”在可转换债券市场上,对冲基金占有统治地位。可转换债券有一部分债券的特性,也需要按期支付利息,也可以按股票价格转换成股票,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更快更简单地对可转换债券进行买卖。由于利息收入加上可转换成股票的特性,对冲基金对这种可转换债券产品尤其感兴趣。对冲基金可以让它们的交易专家研究一家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及股票,设计出非常复杂的套利策略。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它们会抛售所持有的公司股份,由此变现一部分资金,而它们手中持有的可转换债券又可以保证它们对这家企业仍拥有股权,这样做可以让它们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收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