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奖励的惩罚,胡萝卜大棒失效了(1)

驱动力 作者:(美)丹尼尔·平克


第2章 奖励的惩罚,胡萝卜大棒失效了

本章导读

当胡萝卜大棒与我们的第三种驱动力相遇,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如果-那么”型的传统奖励让我们希望得到的越来越少:它压制我们的内在积极性,降低我们的表现水准,扼杀创造力,让善举无从出现。它们也让我们不希望得到的越来越多:鼓励不道德的行为,带来瘾嗜,滋生短视的思维。但胡萝卜大棒并非总是坏东西。它们对于机械的重复性工作也许很有效,这是因为这种工作几乎没有内在积极性可供破坏,也没有多少创造力来扼杀。对于非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来说,奖励更加危险,“如果-那么”型奖励尤为严重。

除非受到外力,否则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条定律和牛顿的其他定律一样,简单明了,这正是其力度所在。就算是我这种高中物理勉强及格的人,也能理解这句话,并运用这句话来理解这个世界。

驱动力 2.0系统与之类似,其核心是两个简单明了的观点:对一个行为加以奖励会让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对一个行为施以惩罚会让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减少。

牛顿定律能帮助我们理解所处的自然环境,绘制出小球抛出后的行进路线,而驱动力 2.0系统的原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所处的社会环境,预测人类行为的轨迹。但是牛顿定律在亚原子层次碰到了问题。在那个层次,在属于强子、夸克和“薛定谔的猫”的世界里,物体变得难以捉摸,艾萨克 .牛顿冷静的理性让步于刘易斯 .卡罗尔(Lewis Carroll)怪诞的不可预测性。就这一点而言,驱动力 2.0也与之类似。当奖励与惩罚遇到了第三种驱动力,类似于行为量子力学的东西似乎就接手了控制权,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了……

胡萝卜大棒失效的7大原因

当然,任何有关工作积极性的讨论都出自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事实:人必须赚钱谋生。工资、合同款、补助、小费都是我所说的“基线报酬”(baseline reward)。如果一个人得到的基线报酬不足或者分配不公,他的关注点就会放在所处环境的不公以及对环境的焦虑上。因此,你既得不到外在激励因素的可预测性,也得不到内在激励因素难以捉摸的效果,基本上你没法激励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