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晚节,人生要经得住诱惑(2)

任凭风:且听雨 作者:童小茜


蜀地再好,终究难掩陆游的日久思乡之情,可他的“思乡观念”在几年的颠沛流离中有所改变。从“吴樯楚柁动归思”(《秋思》)到“生怕尊前唱《渭城》”(《海棠》),从“安得一茆屋,归老樵风旁”(《日暮至湖上》)到这首《醉中出西门偶书》里的“青山是处可埋骨”。终于,他开始觉得,故乡虽好,但祖国大好河山,有青山所在,即是埋骨之地。在古代诗歌中,青山一般代指祖国,“青山埋骨”多指人愿意为祖国而奉献甚至捐躯,历朝历代都不乏对于“青山埋忠骨”的咏叹。例如杭州岳飞墓前有副对联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也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可见,这其实也是对仁人志士的最高的褒奖。那陆游又是为何从热切思想渐渐转变为“青山埋骨”的呢?原因在下一句:“白发向人羞折腰。”一头白发了,要保住晚节,不要向人折腰!其实在中国古代,折腰也有特别的意象。从最早陶渊明弃官而去,嘶吼道:“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后来李太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到吴筠写《高士咏·陶征君》:“彭泽非我荣,折腰信为辱。归来北窗下,复采东篱菊。”再到后来韦应物说:“折腰非吾事,饮水非吾贫。休告卧空馆,养病绝嚣尘。”以及北宋黄庭坚也说:“我求一饭饱,黄绶强折腰。”可见,折腰被历代文人视为耻辱,在朝为官者,低声下气,“三从四德”,拍马逢迎,不过都是折腰吏罢了,实在不值得去效仿。可他陆游是何等人物?身怀浩然正气,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唾弃奴性、奴颜、媚骨,尤其是对于那些失去了人格、尊严和脊梁,最终沦为奴才的人,更是不屑一顾!他自己又怎么会为了能够返回家乡,调离蜀地,而去低眉折腰,讨好朝中权贵呢?这句“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其实是他埋藏最深处的心声,是源自心底最彻底的自白。

当时的陆游,已经50岁上下,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按道理,这个年纪的人大多倦了累了,落叶归根的情怀日益加深,试问放翁又何尝不想回到家乡啊?可奸佞当道,他唯有屈膝求人,牺牲晚节,才能有望回去,可他终究没有。

做人得挺直腰杆儿,要活得堂堂正正,要有自己高贵的灵魂!尤其是年岁越大,越是要经得住诱惑和喧嚣,保护好自身的尊严和人格,正如一则上联所言:“不堕晚节,老竹几处还苍翠。”晚节不保,实在是人间一大悲剧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