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别人看不见我(2)

任凭风:且听雨 作者:童小茜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

隐居本是大唐时期文人骚客的普遍倾向在旁人看来仅仅是一种渴望,浅尝辄止,当做是种调剂罢了,可是对孟浩然而言,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或许是很重要的一点。

孟浩然隐居的地方叫做鹿门山,在他的家乡鄂西北襄阳城东南约十五公里处。更重要的是,这座山和三国时期一位著名人物——庞德公密切相关。

庞德公,东汉名士,襄阳人。他与当时隐居襄阳的徐庶、司马徽、诸葛亮相交甚欢,赞司马徽为“水镜”,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因而他也被誉为知人。后来他一直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从关于庞德公的传说和故事,可以总结出两点:

一是坚决不做官。他早先居襄阳岘山之南,以耕读为业。刘表当荆州牧的时候,听说了庞德公德高望重,数次请他进城府做官,可庞德公都是坚决推辞,不肯屈就。

二是有一套不做官的理论。由于屡次盛情邀请却一直请不来庞德公,刘表只能亲自登门拜访。有一次,庞德公正在田里劳作,两人便在地里交谈了起来。刘表说,一个人不做官,不过是只念及保全自身,失去的是读书人保全天下的宏愿呀!庞德公回答说,有一种鸟名曰鸿鹄,于高林之上筑巢,使其暮而得所栖;有一种动物叫鼋龟,居住在深渊之下的洞穴里,使其夕而所得宿。人们做官与否,也是自我的选择,各自得到满意的栖宿吧!他借用这样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讲明了物各有所求,人各有其志的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