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王选的抉择(8)

方正之道 作者:王伟群


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故乡,却仍在按照1488年德国谷登堡的办法:以火熔铅,以铅铸字,以铅排版,以版印刷。暗灰色的铅字与赤热的烈焰每天都在炙烤着印刷工人。

当时在中国国内,仅有五家机构正在开发精密照排项目,其中有三家研制二代机,另外两家开始研制第三代照排机。

而且,无论是二代机还是三代机,在存贮汉字方面,他们均采用的是模拟方式。但是,“汉字字型的信息量庞大,模拟存贮的方法不可能解决存贮和输出等技术难关。”

王选很清楚地意识到:“二代机用机械方式选字,对机械精密程度要求极高,需要非常精细的机械制造工艺,依照我国当时的机械工业水平,很难达到要求,研制和生产都很困难。同时,不能适应复杂版面的要求,尤其不可能实现文图合一的输出,因此,二代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三代机所用的阴极射线管比黑白电视机分辨率高20倍,生产难度极大,对底片灵敏度要求也很高,国产底片很难过关。”

但是王选发现了西德Hell公司的Digiset。1965年在巴黎TRG展览会上,西德Hell公司首次展示了用CRT(阴极射线管)作为光源的照排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采用了数字式存贮和数字式输出,“被称为‘真正的突破’,使高速输出和文图合一的处理成为可能”。情报所的一份杂志上刊登了Digiset输出的线条图,王选惊喜地看到,这个图形质量极好。

在1965年在巴黎TRG展览会十年之后,西方国家的三代机已经大多采用数字存储,把每个字型变成一连串由0、1组成的二进位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内。

“看来,数字式存储将占统治地位。”王选隐隐有了这样的见识。

“对国外状况的调查,使我于1975年得出下述结论:数字式存储将占统治地位;光机式二代机,尤其是汉字二代机难度很大,但没有前途;字模管式三代机和飞点扫描式三代机正在走下坡路,很快将被数字存储的CRT三代机所淘汰。”

很快,陈堃銶也成了王选的同盟者。他们立刻开始了中文汉字数字存储方案的探究。

在浩瀚无垠的汉字之海中遨游,王选被震惊了。

康熙字典收入的汉字多达47000多个,常用的字就有五六千个,印刷用的汉字更存在多种字体,有宋体、黑体、仿宋、楷体等十余种,而且还有十多种大小不同的字号。如此匡算,印刷用的汉字字头数多达100万个,若不采用信息压缩的方法,总存贮量竟高达200亿字节!

而我们的计算机呢?

国产DJS130计算机的磁芯存储器,最大容量只有64K,还有一个512KB的磁鼓和一条磁带,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这就如同将太平洋的海水盛放在昆明湖中,还要腾出空间来对海水进行分析、分类、处理……

痴人说梦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