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再见了,谷登堡(18)

方正之道 作者:王伟群


★★★

几年后,王选在他的著述中,很清晰地描绘了印刷业第二次革命的里程碑,在此摘编如下:

印刷革命的四次告别:

1.第一次技术革命:“告别铅与火”(1987—1993年)

我国印刷业没有经历第二代光机式照排机、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机,从铅排直接跳到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没有经历输出毛条、人工贴版的过程,直接跳到屏幕整页组版、整页输出。

上述创新技术和高性能书版排版软件、交互式大屏幕报纸组版软件等组合在一起,使1987—1993年淘汰铅字的革命中,99%的报社和95%以上的书刊印刷厂采用了国产系统。1988—1993年是北大方正人均利润最高的阶段。

2.第二次技术革新:告别报纸传真机(1991年初开始)

1992年以前,《人民日报》每天用飞机将当日报纸版样传到全国各地30多个点,代价昂贵,速度慢。台湾的《联合报》《中央日报》则是用价值20万美元的高速传真机来传版面。我们决定跳过传真机传版,直接研制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系统。该系统通过卫星专用通信网络向各印刷点广播式地发送页面描述形式的版面,这在世界上也是首例。1992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采用的北大方正卫星传版系统通过国家验收,采用这一系统后效率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节省了大笔资金。台湾党政机关最大的报纸《中央日报》也购买了我们的远程传版系统,每天把版面传往世界各个报点。1996年我到台湾,参观《中央日报》,总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用你们的技术把版面传到洛杉矶,印的比台北还要好!

3.第三次技术革新: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1992年初开始)

1992年1月《澳门日报》采用方正彩色报纸出版系统,文字与彩色照片合一处理,输出一页彩版仅需20多分钟(现缩短为2分钟),从而开始了告别电分机的这场彩色出版技术革新。1994年我们又研制成高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质量可与电分机媲美,从而进入了画刊、彩色杂志领域。

4.第四次技术革新:告别纸和笔(1994年初开始)

1994年1月《深圳晚报》采用方正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编辑自己组版,开始告别纸和笔,实现了报社主要流程的电脑管理。方正最新的报社整体解决方案强调系统的高集成度和支持Internet。

上面是已经普遍推广的技术革新,即四次“告别”。1999年《羊城晚报》采用方正直接制版系统,从电脑系统直接输出感光版,免除了输出底片、显影、定影和晒PS版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效率。这意味着“告别底片(软片)”这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已经开始。预计电脑直接制版将成为主要的输出手段。北大方正今后在出版领域的技术发展重点将是:给报社、出版社、杂志社提供高集成度、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推动出版业全数字化流程的发展;加大网上出版技术的研发力度,迎接Internet时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