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一份长长的诗词目录(1)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 作者:张贻玖


毛泽东故居,更确切地应该称之为毛泽东的书房。它是中南海里一座18世纪宫廷建筑风格的四合院,青瓦飞檐,古朴庄重。北房原名菊香书屋,是毛泽东的起居室和卧室;南房原名松寿斋,东西有厢房,都是毛泽东的藏书之处。庭院里古柏葱茏,老槐蔽荫,四季常青,十分幽静。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前,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里工作、读书和生活的。故居面临碧波潋滟的南海,夏秋之际,成群水鸟在这里游憩,偶尔还有飞来做客的白天鹅。故居的西侧,隔着颐年堂的是静谷,那是一处假山叠翠,花树繁茂,构思奇巧的中国园林。毛泽东工作、读书疲劳之后,常在南海畔、静谷间散步、休息。颐年堂则是毛泽东经常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共同商讨党和国家大事、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

毛泽东一生蔑视物质享受。身为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故居里没有名贵的家具、考究的陈设和豪华的服饰,衬衣、枕席有补丁,拖鞋、皮鞋磨烂了跟,袜子有破洞,饮食更是粗淡。他拥有的最大财富是几万册各种门类的书籍。除了藏书室外,毛泽东的起居室、卧室都是书橱、书架环壁,床上、桌上、几上摆满折着书角、夹着纸条的各种线装、精装、平装书、工具书和文件。就连睡觉的大木床上,也被堆起约一尺高的各种书籍占去了一半。这是他为睡前醒后随时都能拿到书读,长期以来养成的独特习惯。毛泽东的这种生活格局,形象地反映出他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个前来瞻仰参观故居的人,对此无不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毛泽东生前的口头禅是:“我一辈子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直至生命垂危之际,毛泽东仍然手不释卷。晚年为他治病的老专家姜泗长回忆说:“我看到毛主席在病中依旧日日夜夜地工作和学习,常常持续十几个小时,有时竟达二十几个小时,就连吃饭或量血压时也要抓紧时间做些事。我每次给毛主席治疗,他老人家靠在沙发或躺在床上,总是手不释卷,他那全神贯注的神态,仿佛不是同病魔周旋,而是沉思着怎样指挥一场重大的斗 争……”毛泽东是用自己毕生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决心学习,至死方休”这一人生信条的。

故居现有藏书,绝大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根据毛泽东的要求,逐步购置完备起来的。它包括古今中外的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门类,作为私人藏书,是比较齐备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