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常读《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2)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 作者:张贻玖


毛泽东对屈原有着特殊的感情。1949年12月,毛泽东在赴前苏联访问的火车上,与苏方陪同的汉学家费德林有过一次有关中国诗歌的谈话。他从《诗经》谈起,其中突出地谈到屈原。他说:“《诗经》是中国诗歌的精萃。它来源于民间创作,都是无名作者,……《诗经》代表了中国最早的美学,这种诗感情真切,深入浅出,语言很精练。”《诗经》之后,毛泽东认为“首屈一指”的诗人是屈原,他称屈原为“第一位有创作个性的诗人”。对屈原,毛泽东深情地说:“屈原生活过的地方我相当熟悉,也是我的家乡么。所以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特别有感受。我们就生活在他流放过的那片土地上,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我们对他的感情特别深切。”他分析屈原所处的历史时代说:“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变革都会产生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至于屈原,政治变迁是他个人的不幸。屈原艰苦地走过他的时代。他忧国忧民,力求挽救楚国的危亡。”“连年战乱使国家凋敝、民不聊生,楚国灭亡了,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接着开始了另一个历史过程,就是把那些分散的、互相争权夺利争战不休的诸侯王国统一起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后,它以秦始皇统一中国而告终,从而形成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帝国。这对中国的命运产生了重要作用。这是事情的另一个方面。”抚古追今,毛泽东一往情深地说:“是的,这些都发生在我的故乡湖南,发生在屈原殉难的土地——长沙。因为这缘故,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费德林回忆录: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

毛泽东的这段谈话,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他有关屈原最完整的论述,也流露了他对屈原最真挚的感情。确实,湘楚大地钟灵毓秀,它培育了屈原,也培育了毛泽东。这两位相距两千多年的伟大爱国者和诗人,情相投,神相通,气相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的诗句,不也正是毛泽东一生的写照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