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封建帝王到民间女子的诗都爱读(7)

毛泽东读诗:记录和解读毛泽东的读诗批注 作者:张贻玖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凝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凄婉哀怨,其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千古绝唱,刻画出一位旧社会多情多才多艺的女性,新婚不久,怀念远游的丈夫那种无助而幽怨的形象,感人至深。毛泽东对这一首词的喜爱,表现在藏书中,凡载有这首词的集本,都留有他老人家圈画的手迹。

李清照,南宋人。她出身于一个仕宦文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擅长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的女词人、文学家、艺术家。她与金石考据家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感情深笃。后来赵明诚在金兵进犯的战乱中病死,她辗转飘流于江浙一带,在嗟叹凄苦中过着“飘流遂与流人伍”的艰难生活,晚境极为悲凉。李清照的作品,前期多写闺中生活,后期转为抒发对国家兴亡之感慨,有爱国词人之称。“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题八咏楼》就是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从魏武帝曹操、汉高祖刘邦这些封建社会最高的统治者,到苏伯玉妻、蔡琰、李清照这些封建社会的弱女子,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诗的风格也不一致,但他们诗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反映了一种真实的思想感情。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表达真情实感,以情动人,这是诗的灵魂。不倾注诗人真实感情的诗是苍白的,缺乏生命力的,无法打动人心的。毛泽东对上述诗词的批注、圈画、议论,都是着眼于一个“真”字。无论是封建帝王高亢、浑厚、很有气魄的最强音,还是柔弱女性受压制、遭摧残的痛苦呻吟、哀怨的悲诉,都是他们的心声,质朴而不矫情。这些诗打动着古今千百万读者的心,也同样打动着毛泽东的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