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2)

半生为人 作者:徐晓


在那个年代,这一群体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并使许多人着迷。我试图以我个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借用帕斯捷尔纳克的话,我想说明:生活—在我的个别事件中如何转为艺术现实,而这个现实又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之中诞生出来。

然而,这些具有“新人”特征的反叛者,还没有足够成熟的人格,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保持一个反抗者的姿态,并承担起“新人”的使命。那段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历史,如今在一些人的记忆中已经褪色,而在另一些人中则被当成历史的神话加以彻底否定。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反思!那曾经的信仰,是因为原本就是错误的,所以根本就不值得去信吗?是我们压根儿就没有触到实质,因而不可能彻底吗?还是我们否定它,只因为不能为自己的沉沦寻找到自圆其说的理由?这是对于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如今已经“溃不成军”每一个曾经的反叛者的提问。

有朋友曾说,我的写作美化了生活。为此,我曾想给这本书命名为“美化,直至死”。与其说是想回应这善意的批评,不如说是无可奈何的孤绝。作为人,作为女人,作为母亲,当你在任何一种角色中都面临困境的时候,你怎样论证“活着的正当性”?作为历史的参与者,作为悲剧的见证者,你怎样能够保持内心的高傲和宁静?

然而,我们终于还是活着。所以我写作—正如史铁生所说,写作是为活着寻找理由;所以我在写作时踌躇—“最终我把血腥和粗暴的细节删除了,也把荒诞和滑稽的故事删除了,唯独没有删除的是从那个故事中走出来的人,因为那其中虽然凄婉,却飘散着丝丝缕缕的温情。我愿意把这传达给我的儿子,传达给所有我的朋友。因为我深深地懂得,这对人有多么重要。”(《无题往事》)

这些篇章并不能够完整地表达我的心理探索,它们是片断的、零星的,甚至是片面的,它们只是构成了我写作的参照。生活的脚步每天都不停歇,新的困惑每天都在生长,而结论却总是姗姗来迟。历史的纠葛和精神的困境,如同情感之于女人,总是纠缠不清。这是写作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