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悟而生忍

修得禅心 入得禅境 参得禅悟 作者:张明帅


  

【禅林漫步】

《金刚经》里面说要得成于忍,其实就是说悟道需要达到无生法忍的境界,即确切地领会“一切法不生不灭”之理。这里的忍是一种大境界,不是说别人羞辱我,我心里很难受,但因为某种原因要忍住,要克制,而是说别人羞辱我,我根本没有动过怨恨之心,心中反而只有慈悲的念头,因此没有觉得痛苦。这就是忍,这就是悟的境界。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就需要一份淡定和从容,正所谓从容是金。人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磨难和不幸,一生要受到太多误解和诽谤,而悲愤和抱怨只能使自己的心境更加灰暗。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要心胸宽广,做到宠辱不惊。

 

【禅语故事】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并且常常与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他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他发愿痛改前非,就对一休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打架或骂人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唉!何必呢,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青年人立即答道:“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打它,虽受唾面,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一休禅师说。

“如果对方不是用唾沫,而是用拳头打过来,那怎么办?”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是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一休禅师说得太没道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样?”

一休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人哑然,无话可说。

 

【禅来禅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主动退让,宽以待人,少计较得失,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

记得有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静下心来想想,那是何等的气魄: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地欣赏庭院中花的盛开和凋谢;无论是晋升还是被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这是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

很少有人会把一切都看得很开,毕竟这世上有太多诱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