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静明禅理

修得禅心 入得禅境 参得禅悟 作者:张明帅


  

【禅林漫步】

在这个忙碌的世界,我们太劳累了。那些身体上的劳累,使我们的内心疲惫。有时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问题,去想人生。我们仿佛掉进了人生的旋涡,完全不知道方向。于是我们随大流去做,于是我们失去了自己。

是否我们应该停下匆忙的脚步,是否我们应该推掉不必要的应酬,是否我们应该关掉手机,是否我们应该去一个僻静的地方,好好想想自己的目标,想想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在尘世的混乱中,我们想通过逃避喧闹,以求得内心的平静。当我们处于喧闹之中时,是否还有“道”的清明?“道”中包含了改造世界的内容,尽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得到了安宁。

 

【禅语故事】

有一天,几个弟子为了“大悟”一意,争得面红耳赤,于是,他们几个一起来到智禅大师的卧室,问道:“这世间,何谓‘大悟’呢?”

智禅大师听了微笑着说:“大悟自在心静中……”

弟子们颇有些迷惑。在午膳之前,智禅大师带着那几个弟子,来到后山的李子林里。树上的李子大都已经熟透,紫里透红的浆果,散发出一缕缕诱人的芳香。智禅大师吩咐两个弟子从树上采摘了一竹篓李子,而后让在场的每一位弟子品尝,李子的汁液像蜜汁一样甘甜。待吃完之后,智禅大师带着弟子走到一个小水潭前,他俯身掬起一捧潭水喝了起来。然后,他让弟子们也尝一下。弟子们纷纷仿效师父的样子,喝了几口潭水后,便咂咂嘴。

智禅大师问道:“小潭的水质如何呢?”

弟子们又用舌头舔了舔嘴唇,回答说:“小潭里的水,比我们舍近求远担来的水甜多了。我们往后可以到这小潭来担水吃呀!”

智禅大师便让一个弟子提了一木桶潭水,然后回到寺院。午膳之后,智禅大师让每一个弟子都重新品尝一下从后山小潭打回来的水。弟子们尝过之后,都将水从口里吐了出来,一个个都皱起眉头。因为这些水很涩,而且满是一股腐草味儿。

智禅大师解释道:“为什么同一个小潭里的水,却有两种不同的滋味呢?因为你们先前品尝前吃过李子,口里留有李子的余汁,所以就把这水的涩味给掩盖了。”

弟子们都认同地点了点头。

智禅大师看了看面前的徒弟,意味深长地说:“这世上有些事情,即使你我亲自体验过,也未必触及它们的本质。”

 

【禅来禅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往往会被一时的繁华假象所迷惑,“大悟”就是这个道理,你我必须抛去那些虚荣和繁华,拥有一颗平静的心。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四通八达,免不了磕磕绊绊。适度的抱怨能疏解情绪,但过度的抱怨,只会磨灭人的斗志,徒增生活的痛苦。抱怨是无益的举动,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停止抱怨是快乐的开始,不怨天尤人,宽容感恩,积极地直面人生才是上上之策。

学会一个人平静地生活,一个人平静地思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