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宁愿训练摔断两根肋骨,不愿战场丢掉一条性命(2)

顶级团队执行力:像海豹突击队一样行动 作者:吴宏彪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知道,在队伍的例行拼杀训练中,李云龙团长发现队伍的训练只是流于形式。想到战场上凶残的敌人,如果士兵自身的技能不能胜人一筹,就只能白白丢掉性命,李云龙要求士兵训练务必接近实战,宁愿训练被战友踢断肋骨,也不能让战士在战斗中丢掉性命。战争年代第一目标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今是和平年代,我们背负着家人的期盼,亲人盼着我们平安归来!每一次事故都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如何通过平时的训练,达到实战时安全有序地处理风险事故,保护好自身和同事,是值得每一个成员深思的问题。只有在训练中积极思考演习预案中的不足,积极拓展思维,将预案中的各个细节照顾到,才能在事故中抢得先机。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要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才能不辜负亲人的期盼。战斗的胜利一方面要凭借指挥员的指挥,另一方面还是要靠战士的“斗”,要靠真刀真枪的打。

在当年的战争环境下,短兵相接,白刃相见的场面时有发生,提升战士的体质、提升部队的拼刺刀的能力就成为切实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在电视剧《亮剑》中,为提升部队的战斗能力,李云龙旗帜鲜明地提出实练真打的训练方式,战士手持木枪一对一地进行对打,一个营与另一个营进行混战,营长与营长直接对决。虽然训练中不断有战士挂彩,肋骨被打断的事情时有发生,但练时多流泪、战时少流血的指导原则不断激励战士们不遗余力地操练,就这样,“实战”演练直接提升了战士的个人战斗力、提升了部队的整体战斗能力。而战斗能力的增强,直接使独立团在同敌人拼刺刀的近身战、扔手榴弹的阵地战中获得更多的优势,有更多的机会赢得战斗的胜利。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因人借势、稳定领导“权”,稳定了职位权力;善谋善断、建立领导“信”,树立了领导的威信;宽严相济、树立领导“形”,形成了良好的组织沟通氛围;有情有义、赢得下属“心”,构建了良好的组织文化基础;实战演练、提升战士“能”,极大地锻炼了队伍,提升了组织的能力和素质。李云龙是个农民,没多少文化,但他凭借人格魅力和带兵能力把独立团打造成一支敢打敢拼、不怕牺牲、能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的铁军。我想,这应该给很多的管理者以很多的启发和很深的启迪。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汉朝时有个叫匡衡的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而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读书。匡衡的邻居日子过得挺好,每天晚上都点起蜡烛,屋里照得通亮。他想到邻居家里去读书,可是遭到拒绝。后来匡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邻居家里的亮光就透过来了,他把书本对着光,读起来也挺方便。

匡衡读的书愈来愈多,可是他没有钱去买书,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县里有一个财主家里堆放着许多书,他就去帮财主家干活,不要工钱。财主很奇怪,问他:“小伙子,你为啥白白给我家干活呀!”匡衡也不隐瞒,就说:“我给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钱,只想借你家里的书看看,不知你答应不?”财主非常高兴,就把家里的书全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人生的意义在于重视积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千万不要指望能够一夜暴富,一夜成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