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乔布斯VS比尔·盖茨

情报战争: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成功密码 作者:雷雨


乔布斯VS比尔·盖茨

乔布斯与比尔·盖茨,无疑都是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人物。

他们之间惺惺相惜,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不过,既然是竞争对手,就免不了在情报领域过招。

他们之间的第一次情报过招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

1981年,乔布斯决定按计划推出“麦金塔”电脑,但相关的软件还没有实质性的开发。他决定让微软公司帮助“麦金塔”电脑开发软件。

在此之前,乔布斯对微软做了比较充分的情报分析。

当时微软公司已经很成功了,但跟苹果还不是一个级别,处于赶超阶段。微软公司最重要的产品就是基本程序语言,最成功的运用平台是苹果公司的APPLEⅡ。当APPLEⅡ成为主流电脑品牌的时候,微软公司的利润开始迅速增加。

对于盖茨个人的情报,乔布斯得出的结论是:盖茨善于冒险,推崇那些打破常规的理念。乔布斯分析认为这是对自己有利的地方。于是,乔布斯找到比尔·盖茨,大力宣扬合作的必要性。然而,在对行业前景和消费者情报的把握上,两人出现严重分歧。

乔布斯敏锐地洞察到个人电脑将成为计算机行业的主流趋势,而盖茨却强烈反对开发个人电脑,认为电脑不过是实用性的商业机器,不可能像乔布斯说的那样人们将争相购买。

乔布斯为了增强说服力,建议盖茨到苹果公司位于库比提诺的工程实验室去参观那些让人惊叹不已的新型电脑。微软公司果然派员去参观,回来后由衷感叹苹果公司果真与众不同。

盖茨迅速改变态度,决心跟乔布斯合作,帮苹果设计电脑开发软件。

可以看出,在第一回合的情报竞赛中,盖茨先输一招。幸亏及时弥补,才避免了“诺基亚”式的败局。

1997年,乔布斯重掌苹果后,再次跟盖茨情报过招。然而,这次强弱易势,早已不是以前的光景。

乔布斯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苹果的内部治理情报和宏观大势:天地翻覆,微软正在其时,而苹果没落。没有微软的支持,苹果要想在微软称霸的电子世界里有所发展,就只是一句空话。

有鉴于此,乔布斯的策略让世人大吃了一惊。

当别人以为他会继续跟盖茨剑拔弩张的时候,他却宣布了一条令整个业界震惊不已的消息:苹果将接受竞争对手微软的1.5亿美元投资。

1997年8月,微软宣布购买苹果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并成立Macintosh软件部,继续为Macintosh平台开发Office软件。

这说明,第二次过招促成了苹果与微软的强强联合。这种局面无疑让苹果松了一口气。

苹果可以从微软手中获得资金援助,这就解决了苹果陷入困境的资金难题。作为回报,微软可持有苹果部分不具投票权的股份。此外,微软还可向苹果Mac机用户提供Office办公套件支持。

要是考虑到若干年后苹果的惊天市值,微软一定为当初的决策感到欣慰;但是,微软资助竞争对手无疑是养虎为患,估计盖茨也笑不出来。

乔布斯与盖茨过招,第一次看到了大量的正面情报,第二次则是负面情报,其间还夹杂着许多中性情报,然而两次他都稍胜一筹。可见,情报并无立场。

正面情报很可能是机会价值情报,但同时也可能是风险情报。因为你抓不住机会,就可能带来风险;就算是在抓住机会的同时,依然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同时,对于A企业是正面的情报,可能对于竞争对手的B企业就是负面情报。

负面情报虽然表面上看是负面的,不会带来机会价值;但是如果正视这类情报,往往能够避免风险。

尤其是行业类负面情报,对于整个行业都是负面和风险,但是如果能及早识别和评估,就可能提早预见危机风险,避免或减少因此造成的损失。

中性情报,不同的视角将获得不同的价值,重视并能够合理的利用,就能够获得机会价值;相反,熟视无睹则可能丧失机会价值。可见,情报本身并不带有任何色彩或主张,关键取决于发现它的人所采取的态度、措施以及方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