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报的道德性

情报战争: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成功密码 作者:雷雨


情报的道德性

就在微软深陷反垄断诉讼的过程中,一个小插曲使得案件变得微妙起来,那就是微软反垄断案的最大受益者,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横插一杠,制造了“垃圾门”事件。

2000年6月,一个自称是比安卡·洛佩兹的神秘女士进入竞争技术协会(ACT)大厦,向办公室清洁工购买ACT的废纸垃圾,开价60美元。

遭拒绝后,她又于2000年6月6日返回,这次向清洁工开价500美元,向管理员开价200美元,但这次又遭拒绝。

后来,她打开房门,长驱直入,将机密文件席卷而空,同时带走了一部笔记本电脑。几天后,所有资料、重要文件在报纸上曝光,对微软极为不利。

紧接着,微软的华盛顿办公室不断有来路不明的人士造访。在他们造访后,一些重要资料失踪。几天之后,资料内容又相继出现在报纸上。

一时间,微软垄断案谍影重重。可以说,甲骨文为了置老对手微软于死地,间谍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在“垃圾门”事件大白于天下之后,甲骨文在一项特别声明中强调:“与侦探公司签订合约时曾明文规定不允许进行任何非法调查活动。”言下之意,不论事态如何发展,都是侦探公司的事,与甲骨文无关。因此,舆论的焦点由微软的垄断地位转向甲骨文的调查活动是否合法。

拉瑞·艾利森坚持认为甲骨文的调查活动是获得“竞争情报”,是为美国的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相反,那些被调查的公共政策和行业组织则认为甲骨文的活动是“公司谍报”活动。

这里面涉及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情报有没有道德性?要弄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要区分情报和商业间谍的区别。

根据SCIP(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的定义,竞争情报是指监测竞争环境的过程。竞争情报使各种规模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能了解从营销、研发和投资策略到长期商业战略等每一件事情的决策信息。有效的竞争情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法律和道德信息的搜集,无法避免不愉快结论的分析,可诉讼情报向决策者的可控制传播。

SCIP主席帕特里克·布赖恩特说,“将竞争情报比做间谍是歪曲事实”,“间谍使用非法手段获得信息”,而竞争情报是“使用合法的、合乎职业道德的手段搜集信息,并通过仔细的分析将其转变为有价值的情报的过程”。

为了帮助成员开展竞争情报活动,SCIP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道德准则。这套道德准则禁止破坏雇主的指导方针、违法或谎报自己的身份。

准则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增强对本行业的认同和尊重;

2.遵守所有国内和国际生效的法律;

3.准确透露所有相关信息,包括所有访谈人的身份和组织;

4.完全尊重所有信息的保密性要求;

5.避免履行职责时的利益冲突;

6.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促进诚实的、实际的建议和结论;

7.在其公司内部、第三方立约人和整个行业内促进本道德准则;

8.拥护和遵守公司政策、目标和指导方针;

可见,竞争情报是有道德性的,经过专业训练的情报人员能够避免雷区。

既然“破坏雇主的指导方针、违法或谎报自己的身份”就是公然违背了情报的道德准则;既然甲骨文员工承认非法进入大厦,试图行贿以获得私有信息并谎称是私人调查员,这些行为应被看做商业间谍。

难怪,在甲骨文的一次简报会上,蜂拥而至的记者都希望谈谈“垃圾门”的事。记者问艾利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听说最近你一直在对比尔·盖茨的垃圾桶探头探脑,果真如此吗?”这是多么有力的反讽!

“垃圾门”事件真相的披露缓和了微软深陷反垄断案危机的处境。人们开始反思,在反垄断案中,微软或许真的是中招了,那些竞争对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总之,微软与甲骨文的世纪大战为世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世人开始正确认识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的区别—情报也有道德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