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业增加值(2)

解读中国经济指标:在数字中锁定投资机会 作者:(英)欧乐鹰


编制方法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同时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上报的数据质量也令人担忧,中国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也存在一些问题。

样本规模不断扩大膨胀

中国工业部门增长迅速,因此很难长期采用固定不变的核算方法。1994年,中国村及以上级别的企业仅有460000家。从1994年到1997年,最初的工业增加值统计方式会覆盖所有企业。从1998年起,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范围只包括国有企业和营业收入每年超过500万元的私营企业。2007年以后,对国有企业的调查范围也缩小到每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但尽管如此,样本规模仍在不断膨胀,从1998年的160000家企业扩大到2009年的430000家企业。国家统计局开始觉得样本大而无当。由于一小部分大型企业的产值占了工业增加值的大头,同时大量小企业的数据既不可靠,采集起来成本也更高,因此国家统计局决定,从2011年起,调查范围只包括每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

对于满足这一条件的企业,国家统计局会采用两种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规模最大的40000家企业(其产值约占工业增加值总额的逾60%)要向国家统计局直接上报原始数据。地方统计部门负责采集其他企业的原始数据,然后再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以前,中国经济数据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就是地方官员虚报地方工业产值。大型企业直接上报数据就可以省去中间环节,从而降低地方政府虚报产值并导致数据失真的概率。但地方统计部门仍在参与数据采集,这就意味着省级政府仍有可能粉饰数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